桑耳湯
SANG ER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桑耳湯中加入木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原因:
- 補血益氣: 木耳性平味甘,具滋陰補血、潤肺止咳之效,與桑耳同屬真菌類,其補益功效相輔相成,能增強藥效,提升整體療效。
- 清熱解毒: 木耳富含多醣體,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功效,能輔助桑耳清熱解毒,降低藥物副作用,使藥效更為穏定,提高安全性。
因此,桑耳湯中加入木耳,既能提升藥效,又能增強安全性,是藥方設計中的一個巧妙之處。
桑耳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燥熱:桑耳性寒,可清熱解毒,但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能緩解桑耳的寒涼之性,避免脾胃受損。
- 調節氣血:桑耳可益氣補血,但單獨使用可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白芍具有養血和營、調經止痛的功效,能協同桑耳補益氣血,使氣血流通順暢,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因此,桑耳湯中加入白芍,能有效平衡藥性,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桑耳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桑耳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容易耗損人體正氣。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能補益脾肺之氣,防止桑耳過寒傷正。
- 增強療效:桑耳清熱解毒,黃耆補氣固表,兩者相輔相成,能增強整體療效。如治療風熱感冒、肺熱咳嗽等症,桑耳清熱解毒,黃耆補氣固表,可使療效更加顯著。
因此,桑耳湯中加入黃耆,不僅能平衡藥性,更能提升整體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桑耳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微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桑耳性寒,味甘,入肺經,擅長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二者合用,可相輔相成,達到滋陰補血、清熱解毒、潤燥生津的功效。
- 調和藥性:桑耳性寒,若單用易傷脾胃,而熟地黃則能溫補脾腎,起到調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好地發揮藥效。
桑耳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桑耳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但其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阿膠則性溫,具有滋陰補血、益氣養血的功效,可以溫補脾胃,避免桑耳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 提高療效: 阿膠富含膠原蛋白和多種氨基酸,能促進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組織。與桑耳搭配,可以增強其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尤其適用於陰虛血燥、口乾咽燥、失眠多夢等症狀。
桑耳湯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疏風通絡、祛風濕、止痙攣等作用。桑耳則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等功效。二者配伍,可協同作用,一方面疏通經絡,祛除風濕,另一方面滋陰潤肺,清熱解毒,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咳嗽痰多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桑耳湯方劑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桑耳湯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瘀血腫痛等症,蒲黃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快傷口癒合。
- 利水消腫:蒲黃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桑耳湯中常添加其他利水藥物,蒲黃的加入可增強利水效果,更有效地消散水腫,改善病患的臨牀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桑耳湯」組成與功效介紹:
中藥方劑「桑耳湯」,由木耳、白芍、黃耆、熟地黃、阿膠、烏梢蛇、蒲黃等中藥材組成,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止血、止痛、利尿、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陰虛、盜汗、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症狀。
木耳
木耳性平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益氣補血、止血、活血、清熱、涼血、利尿、消腫等功效。
白芍
白芍性微寒味苦,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熟地黃
熟地黃性微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阿膠
阿膠性甘平,歸肝、腎、肺經,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烏梢蛇
烏梢蛇性微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止血、止痛、利尿、消腫等功效。
蒲黃
蒲黃性微寒味甘,歸肝、脾經,具有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桑耳湯」組成多樣,各具功效,協同作用,可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止血、止痛、利尿、消腫,常用於治療血虛、陰虛、盜汗、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桑耳(炙)1兩,當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瞿麥穗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耳湯有滋陰補血、固精止帶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桑耳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桑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桑耳(炙)1兩,當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枳殼(麸炒,去瓤)1兩,瞿麥穗1兩。 主治:室女月水不通。
桑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組成:桑耳(微炒)3分,芍藥1兩,黃耆1兩,乾熟地黃(焙)1兩,阿膠(炙燥)1兩,蛇黃(煅,醋淬5遍,燒末)1兩半,蒲黃(微炒)1兩半,白堊(煅赤)1兩半。 主治:婦人虛損,或房室無忌,帶下赤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