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黃散中使用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和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源自蓼藍等植物,經加工製成,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強,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並可消炎止痛;而其涼血止血功效則可有效控制炎症反應,減少出血。
因此,青黛在青黃散中,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雙重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青黃散中加入雄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消腫止痛的功效。青黃散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雄黃可以有效地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
- 燥濕止癢: 雄黃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皮膚瘙癢症狀。青黃散中常加入其他清熱燥濕的藥物,例如黃柏、苦參等,雄黃可以與之協同作用,增強止癢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黃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青黃散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毒蛇傷」。根據傳統記載,此方以吹喉方式使用,能使喉中流吐痰涎,進而達到解毒消腫之效。
方劑組成分析
藥物組成
- 青魚膽(1錢):性寒味苦,《本草綱目》記載其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效,傳統用於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 黃瓜霜(1錢):由黃瓜與芒硝製成,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尤其利咽消腫效果顯著。
- 梅花冰片(1分):即龍腦冰片,辛涼芳香,能通竅散火、止痛消腫,為喉科常用藥。
製法特點
- 青魚膽製法:冬月取膽,保留苦汁,加入糯米粒,陰乾。此法既保留膽汁有效成分,糯米可能起到緩和藥性、防腐作用。
- 黃瓜霜製法:取老黃瓜填充芒硝,懸掛陰涼處待其析出霜狀物。此法結合黃瓜清熱與芒硝瀉火雙重功效。
治療原理推論
解毒機制:
- 青魚膽與黃瓜霜皆性寒,能清熱瀉火,針對蛇毒之熱毒特性
- 冰片芳香開竅,助藥性滲透,加速毒素排出
消腫作用:
- 黃瓜霜與芒硝組合具強力消腫散結之效
- 青魚膽傳統認為可解各種蟲蛇之毒
排毒途徑:
- 通過吹喉法刺激咽喉,誘發嘔吐反射,排出毒液
- 藥物直接作用於口腔黏膜,可能通過局部吸收發揮效果
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體現「清解並用」的配伍思想:
- 君臣佐使:青魚膽為君藥清熱解毒,黃瓜霜為臣藥增強瀉火消腫,冰片為佐使引藥上行
- 藥性相須:三藥皆具寒涼之性,協同增強解毒效果
- 給藥途徑:吹喉法直接作用患處,符合「急症用外治」的傳統治療思路
從傳統中醫理論看,此方針對蛇傷所致的「火毒上攻」病機,通過局部給藥達到快速解毒消腫的目的。其製法講究季節與工藝,體現了古代外用製劑的獨特智慧。
傳統服藥法
青魚膽1錢,黃瓜霜1錢,梅花,冰片1分。
上為極細末。用瓷瓶收貯,勿令泄氣。
吹時俟喉中流吐痰涎即愈。
制青魚膽法:冬月取大青魚膽,每 個入糯米數粒在內,勿將膽中苦水傾出,掛 在背陰處風乾,聽用。制黃瓜霜法:揀老黃 瓜,用竹刀將瓜蒂切下,挖去瓜子、瓜瓤,用皮消貯滿瓜內,仍將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黃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青黛、雄黃各等分。 主治:毒蛇傷。
青黃散,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黃柏(蜜炙赤)5錢,青黛1分。 主治:口瘡。
青黃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青黛(澄去灰土)、雄黃(研細,飛過)各等分。 主治:瘧母。
青黃散,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一。 組成:青魚膽1錢,黃瓜霜1錢,梅花、冰片1分。 主治:喉風,喉閉,一切喉瘡、喉毒。
青黃散,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引舒伯明方。 組成:血竭1錢,雄黃1錢,銅青4厘,膽礬4厘。 主治:收水。主治:下疳瘡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