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青散

滄青散

CANG Q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7%
胃經 25%
肺經 12%
脾經 12%
心經 12%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滄青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涼血消腫,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2. 涼血止血: 青黛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等,具有一定的療效。

滄青散中加入青黛,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性,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

滄青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一成分的添加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雄黃,作為一種重金屬礦物藥,具有很強的抗菌和消炎作用,歷史上常被用於治療癤瘡和皮膚病等症狀。其主要成分為硫化砷,能夠有效地提升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清除體內毒素也有顯著效果。滄青散的應用多針對濕熱、蕁麻疹等由於內熱導致的疾病,其裡面雄黃的辛辣特性能夠疏通經絡,驅散體內的寒濕,達到解毒消腫的目的。

然而,由於雄黃的重金屬特性,在現代醫學中需謹慎使用,尤其是在劑量和使用方式上需遵循專業指導,以避免中毒或其他不良反應。整體而言,滄青散的組成設計充分體現了中醫對於藥材功效的全面考量,目的是為了在促進療效的同時,也在安全性上不斷追求進步。

滄青散中加入紅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紅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滄青散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紅豆可幫助利水化濕,消散眼部腫脹,減輕眼部壓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明目止痛的效果。
  2. 健脾益氣: 紅豆還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改善眼部營養供應,促進眼部組織修復,有助於治療目赤腫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滄青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滄青散主要用於治療「牙疼甚,不可忍」之症,屬古代針對劇烈牙痛的特效方劑。其使用方式為「疼邊鼻(口畜)少許」,即通過鼻腔吸入藥末於疼痛同側,利用黏膜快速吸收發揮止痛效果。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主要藥材組成

  1. 滄鹽(炒焦)四錢
    滄鹽為海鹽之一種,炒焦後性味鹹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礦物質成分可能通過黏膜吸收後產生局部麻醉作用,減輕牙髓神經痛感。炒焦後質地更為細膩,便於鼻吸給藥。

  2. 青黛半錢
    青黛性寒味鹹,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其靛藍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口腔致病菌,減輕牙周炎性反應。與滄鹽協同增強清熱止痛之效。

變方組成

  • 雄黃半錢替代青黛
    雄黃辛溫有毒,具殺蟲解毒、燥濕止痛之效,對於齲齒蟲痛或牙齦腫痛可能更有效。

  • 紅豆半錢替代青黛
    此處紅豆應指赤小豆,利水消腫,與滄鹽配合可減輕牙齦腫脹疼痛。

治療原理推論

  1. 局部麻醉作用
    炒滄鹽的微小顆粒通過鼻黏膜吸收,可能直接作用於三叉神經分支,產生局部鎮痛效果。

  2. 清熱解毒機制
    青黛或雄黃的抗菌成分抑制口腔致病菌,減少炎性介質釋放,間接緩解疼痛。

  3. 經絡傳導作用
    中醫理論中,鼻腔用藥可通過肺經影響全身,而牙痛常與陽明經相關,此法可能調節經氣運行。

  4. 藥性協同效應
    滄鹽與青黛均性寒,合用增強清熱之力;若用雄黃則寒溫並用,擴展適用範圍至寒熱錯雜型牙痛。

此方組合簡潔,針對劇烈牙痛的急症設計,通過獨特的鼻腔給藥途徑發揮速效,體現古代「急則治標」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滄鹽4錢(炒焦),青黛半錢(一方去黛,加雄黃半錢,紅豆半錢)。
上為末。
疼邊鼻(口畜)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滄青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三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滄鹽4錢(炒焦),青黛半錢(一方去黛,加雄黃半錢,紅豆半錢)。 主治:牙疼甚,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