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爐赤洗劑
LU CHI XI J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寒 (0.41)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胃經 20%
大腸經 20%
脾經 20%
肝經 10%
膽經 10%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爐赤洗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爐赤洗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紅腫熱痛、濕疹等症狀,黃連可以有效地清除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 抑菌止癢: 黃連具有抑菌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從而減少皮膚感染。同時,黃連的苦味可以起到止癢的效果,緩解患者的瘙癢症狀。
總而言之,黃連的清熱解毒、抑菌止癢功效,使其成為爐赤洗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助於治療皮膚炎症和瘙癢症狀。
爐赤洗劑中包含赤石脂,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燥濕之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瘡瘍、濕疹等皮膚病,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
- 收斂止血:赤石脂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對於爐赤所致的創面,赤石脂可以起到止血止痛,促進修復的功效。
因此,爐赤洗劑中加入赤石脂,可以有效地清熱燥濕,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爐赤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爐赤洗劑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藥物性皮炎」,古代稱為「藥毒」、「藥疹」,多因外用或內服藥物不當,導致濕熱毒邪蘊結皮膚,症見紅腫、瘙癢、滲液甚至潰爛。爐赤洗劑為外用方,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收濕斂瘡、清熱解毒為主要治法,符合傳統中醫對藥毒「清熱燥濕、斂瘡生肌」的處理原則。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爐甘石(黃連水飛)
- 性味功效:甘平,歸胃經,外用能收濕止癢、斂瘡生肌。
- 特殊炮製:以黃連水飛(研磨時用黃連水浸泡),增強清熱解毒之效。黃連苦寒,善清濕熱火毒,與爐甘石協同,既可收斂滲液,又能解皮膚熱毒。
赤石脂粉
- 性味功效:甘澀溫,歸大腸、胃經,外用可收濕止血、斂瘡固脫。
- 作用機理:其細膩粉末能吸附皮膚滲出物,與爐甘石配伍,強化斂瘡效果,適用於皮炎糜爛、滲液不止者。
甘油
- 傳統替代:古代雖無現代甘油,但類似以蜂蜜或動物油脂調劑,作用為潤澤皮膚、緩解乾燥。
- 現代應用:在此方中調和藥粉,減少礦物粉劑的刺激性,同時形成保護層,防止患處過度乾裂。
治療原理與可能功效
- 清熱燥濕:黃連水飛爐甘石清解濕熱毒邪,針對皮炎紅腫熱痛。
- 收斂生肌:爐甘石與赤石脂協同吸附滲液、促進瘡面癒合,適用於滲出性皮炎。
- 潤膚緩衝:甘油調和藥性,避免礦物粉過於乾燥,保護受損皮膚。
此方結構簡潔,兼顧清熱、收斂、潤護,符合中醫外治「標本兼顧」的思路,推測對輕中度藥物性皮炎(濕熱型)可緩解瘙癢、控制滲出、促進修復。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黃連水飛)15克,赤石脂粉15克,甘油15毫升。
上藥加水和成100毫升。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爐赤洗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爐甘石(黃連水飛)15g,赤石脂粉15g,甘油15ml。 主治:藥物性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