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礬止痛方

綠礬止痛方

LU FAN ZHI TONG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綠礬止痛方中包含綠礬,主要基於綠礬的以下兩點特性:

  • 收斂止痛:綠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痛的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出血,綠礬可以收斂傷口,止血止痛,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 燥濕殺蟲:綠礬還具有燥濕殺蟲的功效。對於一些由濕邪、蟲毒引起的疼痛,綠礬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因此,綠礬在綠礬止痛方中發揮著重要的止痛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心氣痛」在古籍中多指心臟或上腹部陣發性絞痛,類似於現代醫學的「胃脘痛」「心絞痛」或「膽絞痛」。此方以綠礬為主藥,搭配好酒送服,主要針對「血瘀氣滯」或「寒凝痰阻」所致之疼痛,屬急症短效用法。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綠礬(七至八分)

    • 性味:酸澀、涼,入肝、脾經。
    • 核心功效:
      • 燥濕化痰:適用於痰濕阻滯經絡引起的悶痛。
      • 活血消積:化解瘀血積滯,改善氣血不通之痛。
      • 解毒殺蟲:可能用於兼挾濕毒或蟲積的腹痛。
    • 藥理推測:綠礬主含硫酸亞鐵,其收斂性可緩解黏膜炎症(如胃痛),而鐵質可能通過補血間接改善血虛氣滯之痛。
  2. 好酒送服

    • 酒性辛熱,能「行藥勢」:增強綠礬的活血散瘀效果。
    • 溫通經脈:抵消綠礬涼性,避免寒凝加重疼痛,適用於寒性痛症。
    • 快速吸收:酒為溶媒,加速綠礬有效成分發揮作用。

配伍邏輯

此方為「單行」簡劑,綠礬主攻病理產物(痰濕瘀血),酒輔助其藥力直達病所,屬「急則治標」的止痛設計,適合突發性實證疼痛。其作用原理可能透過:

  • 局部消炎:硫酸亞鐵收縮血管,減輕充血性疼痛。
  • 調節氣血:酒與綠礬協同促進循環,緩解痙攣性絞痛。

潛在應用延伸

若「心氣痛」屬現代所謂「缺鐵性貧血」伴隨的胸悶心悸,綠礬的補鐵作用可能間接改善症狀,但需進一步辨證。

傳統服藥法


綠礬七7、8分。
好酒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綠礬止痛方, 出處:《赤水玄珠》卷四。 組成:綠礬7-8分。 主治:心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