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疸神丹

五疸神丹

WU DA SHE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疸神丹方中加入綠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綠礬性寒,味酸澀,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五疸病症多因濕熱內蘊、肝膽濕熱所致,綠礬可清泄肝膽濕熱,起到解毒止痛、消腫止癢的作用。
  2. 收斂止瀉:綠礬能收斂止瀉,對於五疸病症中伴隨的腹瀉症狀有緩解作用。此外,綠礬亦有止血作用,可用於治療五疸病症中的出血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疸神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五疸黃腫」,即古代對多種黃疸症候的統稱。五疸分類歷代不同(如《金匱要略》分穀疸、酒疸、女勞疸、黑疸、黃汗),但核心病機與濕熱、寒濕鬱蒸、氣血瘀滯相關,導致身目發黃、水腫等症。本方以「神丹」為名,推測用於黃疸重症或久治不癒者,尤其偏於濕濁瘀積伴氣血不暢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主藥:綠礬(皂礬)

  • 性味功效:酸、澀、涼,歸肝、脾經。傳統用於燥濕殺蟲、消積化瘀、利水退黃。
  • 治療原理
    • 退黃:綠礬色青綠,入肝膽,其酸性可收斂濕濁,涼性清解鬱熱,符合黃疸「濕熱鬱蒸」病機。
    • 消積:炒煅後減其毒性,增強燥濕之效,針對黃疸伴腹脹、痰積(如《本草綱目》載其治「黃腫病」)。
    • 活血:煅製後轉為赤色,暗合「血分瘀滯」之理,可能改善黃疸日久氣滯血瘀(如黑疸膚色晦暗)。

2. 輔藥:棗肉為丸

  • 調和藥性:紅棗甘溫補脾,緩和綠礬酸澀峻烈之性,保護脾胃免受刺激。
  • 協同作用:脾虛濕盛為黃疸內因,棗肉補中益氣,助運化水濕。

3. 服法設計

  • 冷陳酒送服:酒性溫通,助藥行散,推動綠礬入血分化瘀;冷服反佐,防助熱之弊。
  • 忌口提示:醋(含酸收斂濕)、生冷(傷陽助濕)、發物(助濕熱)均可能加重黃疸。

三、推論綜合功效與原理

此方以綠礬為核心,攻邪為主:

  • 清除病理產物:通過燥濕、化瘀、利水,祛除濕熱濁毒。
  • 調整氣血運行:酒助藥力通行經脈,改善濕瘀交阻之黃腫。
  • 標本兼顧:綠礬攻邪退黃,棗肉護脾胃正氣,適用於「實中夾虛」之證。

注意:綠礬含硫酸亞鐵,煅製後部分轉化為氧化鐵,然仍須謹慎用量。此方體現古代「以礬克濕」的思路,現代臨床需結合辨證,不可盲從。

傳統服藥法


綠礬(不拘多少,炒至白色為度,入瓶中火煅白尤佳)。
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櫻桃大。
每服5丸,早晨、午間、晚上各1次,用冷陳酒送下。若有益,服之亦吐出。
忌醋、生冷、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五疸神丹, 出處:《古今醫鑑》卷六。 組成:綠礬(不拘多少,炒至白色爲度,入瓶中火煅白尤佳)。 主治:五疸黃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