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僵蠶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 疏風止痙: 白僵蠶味辛甘,性寒,具有疏風止痙、祛風止痛的功效。僵蠶湯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等症狀,而白僵蠶能有效緩解痙攣,起到舒緩筋脈、止痛的作用。
- 清熱解毒: 白僵蠶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驚風、發熱等症狀,白僵蠶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提高療效。
總之,白僵蠶在僵蠶湯中起到疏風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病症的關鍵藥材之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僵蠶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嗽喘,喉中如鋸,不能睡卧」,其症狀特點為:
- 痰阻氣逆:喉中痰聲漉漉如鋸,屬痰壅塞氣道之實證,多因痰濕上擾或風痰閉肺所致。
- 氣機不降:咳喘頻作,伴夜臥加重,乃肺氣上逆、肅降失常之象。
- 急症傾向:症狀劇烈至影響臥眠,需即時化痰開閉以緩急。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白僵蠶(君藥)
- 性味鹹辛平,入肝、肺經,具 祛風化痰、散結解痙 之效。
- 針對「喉中如鋸」:能化解痰結,鬆弛氣道痙攣,直接緩解痰阻氣逆之急症。
- 古代本草如《本草綱目》載其「治風化痰,散結行經」,尤擅長風痰所致之喉痹喘咳。
好茶末(臣藥)
- 苦寒降泄,歸心、肺經,功能 清熱化痰、下氣止咳。
- 輔助僵蠶降氣豁痰,並清泄肺熱(痰鬱化熱常見於咳喘久作)。
- 《本草備要》指茶能「除痰止渴,解膩清神」,其苦降之性助痰濕從下而消。
配伍特點
- 動靜相合:僵蠶「動」而走竄化痰,茶末「靜」而沉降下氣,共奏 開閉降逆 之功。
- 標本兼顧:僵蠶直攻痰結以治標,茶末調暢氣機防痰再生。
- 外用內服之理:以沸湯沖泡,取其輕清上浮之氣,快速作用於咽喉肺系,適合痰阻上焦之急症。
臨床推論應用
此方簡峻,適用於 風痰或痰熱閉阻咽喉氣道 之實證咳喘,尤其痰聲明顯、呼吸不暢者。後世可延伸用於急性喉炎、支氣管哮喘(痰濕型)等類似證候。其機理在於「痰消氣降」,恢復肺之宣肅功能。
傳統服藥法
好茶末1兩,白僵蠶1兩。
上為細末。
放碗內,用盞蓋定,傾沸湯1小盞,臨臥再添湯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僵蠶湯, 出處:《瑞竹堂方》卷二。 組成:好茶末1兩,白僵蠶1兩。 主治:嗽喘,喉中如鋸,不能睡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