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龜丸

參龜丸

CAN GU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偏寒 (0.8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心經 23%
脾經 23%
腎經 11%
肝經 9%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龜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固本培元: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生津止渴之效。參龜丸常用於氣虛血虧、體弱乏力等症,人參的補氣作用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配合龜板滋陰補腎,達到雙向調節的效果。
  2. 協同龜板滋陰潛陽:龜板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之效。人參性溫,補氣益血,與龜板寒性相配,可起到溫而不燥、寒而不涼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避免單獨使用龜板可能出現的寒涼副作用。

參龜丸方中加入瓦松,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瓦松味甘、性寒,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參龜丸以補益氣血為主,但若患者體內有熱毒蘊積,則會影響藥效的發揮,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加入瓦松可清熱解毒,消除體內熱毒,有利於藥效的發揮,並防止藥物滋膩助濕。此外,瓦松還可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導致的出血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參龜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參龜丸中常加入龜板、鹿茸等滋補藥材,容易造成脾胃虛弱,難以消化吸收。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2. 利水消腫: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改善因濕氣停滯導致的肢體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參龜丸常用於治療腎虛、體虛等病症,茯苓可以輔助利水消腫,促進身體機能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龜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參龜丸主治「各種痔漏」,此症多因氣血虛弱、濕熱下注或久病耗傷正氣所致,表現為肛門瘺管流膿、反覆不癒。古代醫家認為,痔漏遷延需補氣固本、解毒斂瘡,此方通過益氣養陰、化瘀生新的作用,促進瘺管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人參(1兩)

  • 功效:大補元氣,健脾益肺。
  • 作用原理:痔漏日久多傷正氣,人參補氣以託毒外出,助組織修復;其甘溫之性亦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滯瘀。

2. 瓦松(3錢,乾者)

  •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斂瘡。
  • 作用原理:瓦松性涼,善治癰疽瘡瘍,能清濕熱之毒,外用內服皆可斂瘡生肌。此方特強調「佩身半月取人之氣」,可能藉人體溫養其藥性,增強斂瘡之效。

3. 茯苓(5兩)

  •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 作用原理:痔漏濕熱下注,茯苓健脾滲濕,從根本減少濕毒生成;其淡滲之性亦能導邪從小便出,減輕局部腫痛。

4. 活龜(1個,全體焙用)

  • 功效:滋陰養血,化瘀通絡。
  • 作用原理:龜甲傳統用於癒瘡生肌,其血肉有情之質能滋養陰血,促進瘺管修復;焙乾後質地堅硬,可化瘀散結,通暢局部氣血。全體用之,取其「以形補形」之義,強化斂瘡效果。

配伍邏輯

  • 標本兼治:人參、茯苓健脾補氣治本,瓦松、活龜清熱化瘀治標,結構上補瀉並施。
  • 製法深意:活龜武火焙乾,取其血肉精華;瓦松取人氣而乾,暗合「同氣相求」之理,增强藥效導向。蜜丸緩圖,符合慢性瘡瘍需長期調攝之特性。

治療原理總論

參龜丸通過補益氣血、清熱解毒、化瘀生肌三途徑,針對痔漏「虛中夾瘀夾毒」之病機,尤其適合正氣不足、瘡口難斂者。其組方體現「扶正祛邪」思想,側重以補為通,兼顧局部與整體調理。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瓦松(乾者)3錢(此物最不易乾、佩身半月即乾,妙在取人之氣),茯苓5兩,活龜1個。
將上藥各為末,以綿紙同龜包十餘層,則龜不能出,微火焙之,龜死則用武火焙之。龜死則將藥末取出另包,惟焙龜乾,搗碎再焙乾,全身用之,同藥、蜜為丸。
每日只服30丸,不必服一料,半料而漏管俱消而愈。
忌房事三月,鵝肉則終身忌之,犯之則痛生,急以瓦松數條,加皮消數錢,煎湯熱熏溫洗可救。上方不可妄由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固脫、止血生肌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參龜丸, 出處:《洞天奧旨》卷九。 組成:人參1兩,瓦松(乾者)3錢(此物最不易乾、佩身半月即乾,妙在取人之氣),茯苓5兩,活龜1個。 主治:各種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