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石決明湯」中,忍冬藤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作用。忍冬藤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適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皮膚癢疹等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忍冬藤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由風熱引起的病症非常有益。
石龍丹方劑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龍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石龍丹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炎症,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濕熱黃疸等。龍膽草的清熱瀉火作用,可有效控制病情,解除病患痛苦。
- 利濕退黃: 龍膽草能利濕退黃,對於濕熱鬱結所致的黃疸,具有明顯的療效。石龍丹中常配伍其他利濕藥物,如茵陳蒿、梔子等,共同發揮利濕退黃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石龍丹中包含黃柏,主要是因為黃柏具有以下兩個重要作用:
- 清熱燥濕: 石龍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而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有效清除濕熱,改善尿路炎症。
- 瀉火解毒: 黃柏還具有瀉火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同時可緩解濕熱所致的尿頻、尿痛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黃柏在石龍丹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泌尿系統感染的效果。
石龍丹方劑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石龍丹多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煩躁不安、口渴咽乾、小便赤澀等症狀,知母能清熱瀉火,降低體溫,緩解燥熱症狀。
- 滋陰潤肺: 知母性寒,能滋陰潤燥,適用於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石龍丹中加入知母,可滋陰潤肺,配合其他藥物,有效緩解燥熱引發的咳嗽、咽痛等症狀。
石龍丹中包含玄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石龍丹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熱毒症,玄參能清熱解毒,減輕炎症,達到治療效果。
- 滋陰降火: 玄參能滋陰降火,對於熱病傷陰、津液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石龍丹中加入玄參,可以起到滋陰降火,緩解熱毒症狀的作用。
石龍丹方劑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石龍丹多用於治療熱痰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有效清熱化痰,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及呼吸不暢。
- 潤肺止咳: 川貝母能滋潤肺燥,緩解肺氣不降引起的咳嗽。石龍丹方劑中常配伍其他潤肺止咳藥材,如麥冬、百合等,川貝母的加入可以增強潤肺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石龍丹方劑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藥性。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可清熱涼血,尤其擅長治療熱毒蘊結、血分瘀熱所致的各種病症。
方劑中若存在熱毒、血瘀等病理因素,牡丹皮能有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例如,若患者出現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熱毒症狀,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若患者出現瘀血阻滯、疼痛等症狀,牡丹皮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石龍丹方劑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石龍丹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消腫止痛等功效。
金銀花在石龍丹中,可以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還能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功效,是石龍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石龍丹方劑中包含淡竹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除煩: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胃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降壓的功效。石龍丹主治心火上炎、神志煩躁、口渴心煩等症狀,淡竹葉能清心火、除煩躁,使患者安神定志,緩解心煩不安的症狀。
2. 利尿消腫: 淡竹葉能利尿消腫,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心火上炎引起的口渴、水腫等症狀。石龍丹中加入淡竹葉,可加強利尿消腫的效果,促進體內代謝平衡。
石龍丹方劑中加入冬瓜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冬瓜子性寒,味甘,入肺、腎經,能清熱利尿,消腫解毒。其藥性與石龍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濕熱蘊結等症狀。
此外,冬瓜子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身體康復。
石龍丹方劑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濕健脾: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效。石龍丹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諸症,如濕疹、帶下、水腫等。薏苡仁能清熱利濕,健脾化濕,有助於祛除濕邪,改善患者症狀。
- 清熱解毒:薏苡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有助於治療由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石龍丹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龍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陰火上熾,形寒裏熱,咽嗌微痛。」
此症為虛火挾濕熱上攻咽喉之象:
- 陰火上熾:指腎陰不足,虛火沿少陰經上炎,或下焦濕熱鬱而化火,上衝咽喉。
- 形寒裏熱:外見畏寒(可能因火鬱於內,陽氣不達表所致),內有燥熱或濕熱蘊結。
- 咽嗌微痛:虛火或濕熱燻灼咽喉,疼痛不劇但纏綿難癒,多伴乾燥或痰黏感。
此方針對「本虛標實」之證,以滋陰降火為主,輔以清熱利濕、解毒散結。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主藥組:清降陰火
- 太陰元精石(《本草綱目》載其「鹹寒,降火消痰」):質重沉降,直折上炎之火,清熱化痰,為喉症要藥。
- 龍膽草(苦寒,瀉肝膽實火):清泄肝膽濕熱,防陰虛火動引動肝火。
- 知母(鹽水炒)、元參:鹽炒引藥入腎,滋陰潤燥,清無根浮火;元參養陰解毒,散結利咽,針對咽喉腫痛。
2. 輔藥組:清熱化痰利濕
- 川柏(清下焦濕熱)、丹皮(涼血散瘀):瀉相火、除血分伏熱,防陰傷血瘀。
- 川貝母(潤燥化痰)、冬瓜子、生苡米:化痰排膿、健脾滲濕,針對濕熱鬱久成痰。
3. 佐使藥:輕清透熱解毒
- 金銀花(清熱解毒)、淡竹葉(導熱下行)、朱燈心(清心利水):三藥輕清上浮,引火從小便出,解咽喉鬱熱。
整體方義
標本兼治:
- 治標:以元精石、龍膽草、金銀花等清熱瀉火,直接緩解咽喉腫痛。
- 治本:知母、元參滋腎陰,川柏、薏米清濕熱,調理下焦水火失衡。
臟腑聯調:
- 肝腎同清(龍膽草、知母、元參):防止肝火助長腎中虛火。
- 肺胃並治(川貝、竹葉、冬瓜子):化痰利濕,截斷濕熱上蒸之路。
劑型靈活:
- 吹喉:藥末直達病所,針對局部腫痛。
- 煎服:調理全身陰陽,適合兼見形寒裏熱之全身症狀者。
此方結構嚴謹,適用於虛火挾濕、上熱下寒之喉症,展現中醫「清上實下」的辨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太陰元精石、龍膽草、川柏、知母(鹽水炒)、元參、川貝母、丹皮、金銀花、淡竹葉、朱燈心、冬瓜子、生苡米。
上藥各為細末。
吹喉,煎服亦可。惟元精石有商酌,分量隨症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石龍丹, 出處:《囊秘喉書》。 組成:太陰元精石、龍膽草、川柏、知母(鹽水炒)、元參、川貝母、丹皮、金銀花、淡竹葉、朱燈心、冬瓜子、生苡米。 主治:陰火上熾,形寒裏熱,咽嗌微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