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肛散

收肛散

SHOU G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肺經 50%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收肛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肛門疾病和相關症狀。方劑中包含陳皮,這一成分的加入有其深刻的理論依據和實際效果。陳皮,為橙子的乾燥果皮,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消食的功效。在收肛散中,陳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及舒緩肛門周圍的不適感上。

陳皮的氣味芳香,能夠對肛門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產生正面影響,有助於減少瘀血和腫脹。同時,陳皮的健脾作用可增強整體的消化功能,有助於緩解由於脾胃不和引起的便祕問題,從而間接改善肛門的健康。此外,陳皮也有助於調和方劑中其他成分的作用,使整體療效更為協調。因此,陳皮在收肛散中的加入,既體現了其藥理特性,也符合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念。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收肛散主治「痔漏」,此症在中醫屬「下焦濕熱下注」或「中氣下陷」所致。痔瘡久病或瘻管形成(漏),多因氣血失調、經絡阻塞,導致肛門筋脈鬆弛或腫痛出血。本方以簡潔配伍針對「氣滯」與「濕熱」兩大病理關鍵,透過理氣升提、燥濕消腫以收斂肛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陳皮(3兩)

    • 性味辛溫,歸脾、肺經,為理氣要藥。
    • 功效:燥濕化痰、行氣健脾。透過調暢中焦氣機,間接升提下陷之氣(「脾主升清」),改善肛門脫垂;其辛溫之性亦可化解濕濁,減輕痔瘡腫脹。
  2. 枳殼(1兩)

    • 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專走下焦。
    • 功效:破氣行滯、寬腸消脹。其苦降之力能通導大腸積滯(緩解便秘壓力),辛散之性可疏散肛門鬱熱;與陳皮配伍,一升一降,調節氣機升降,使肛門氣血得復。

三、組方意涵與療效推論

此方以「理氣-升降」為核心:

  • 氣滯致痔:過食辛辣、久坐等導致大腸氣機壅滯,鬱而化熱,濕熱下注成痔。陳皮、枳殼協同疏通中下二焦氣機,氣行則濕化,濕去則腫消。
  • 中虛下陷:若兼見疲勞脫肛,陳皮之健脾作用可輔助升提(需配伍補氣藥更佳),而枳殼微寒能防陳皮溫燥太過。

煎服法特點:水2鐘煎1鐘,取濃縮藥力直趨下焦,加強局部作用。

四、臨床應用延伸

雖原文未載加減,然痔漏若見:

  • 出血多:可加槐花、地榆涼血止血。
  • 濕熱重:加黃柏、蒼朮清熱燥濕。
  • 氣虛明顯:配黃耆、升麻益氣升陽。

此方簡峻,針對「氣滯濕阻」型痔漏(肛門腫痛、排便不暢)當有緩效,若屬虛寒或氣血虧虛者,則需另行辨證加味。

傳統服藥法


陳皮3兩,枳亮1兩。
水2鐘,煎1鐘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痔瘡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收肛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五。 組成:陳皮3兩,枳亮1兩。 主治:痔漏。

收肛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組成:鱉頭1枚(燒灰)。 主治:脫肛。

收肛散, 出處:《醫方考》卷三。 組成:熊膽5分,孩兒茶3分,冰片1分。 主治:熱瀉脫肛、痔瘡。

收肛散, 出處:《中醫外科學講義》。 組成: 收肛散(《中醫外科學講義》。)出處:《中醫外科學講義》。組成:五倍子、浮萍草(炒)3錢,訶子肉(炒)3錢,龍骨3錢,木賊3錢。主治:收縮肛腸。 。 主治:收縮肛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