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制青豆」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青豆性寒,容易造成脾胃虛寒,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作用可以中和青豆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有助於促進消化吸收。
- 調和藥性: 陳皮能調節藥性,使其更易於被身體吸收。青豆性寒,搭配陳皮的溫性,能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並提高藥效的發揮。
因此,制青豆方劑中加入陳皮,不僅可以改善青豆的寒涼之性,更能增強其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老人熱淋痛澀」,即老年人因濕熱下注膀胱所致的小便淋瀝不盡、灼熱刺痛之症。古代醫家認為,老人氣血漸衰,易因陰虛內熱或濕熱蘊結,導致水道不利。本方專清下焦濕熱,兼顧老人脾胃虛弱之體質,以飲食調養為法,緩解淋症之苦。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青豆(2升)
- 性平味甘,入脾、膀胱經,傳統用於利水消腫。青豆富含植物蛋白與纖維,能溫和促進水液代謝,其「利濕不傷正」的特性尤適老人體虛濕熱者,助膀胱氣化而通淋。
陳皮(2兩)
- 辛溫芳香,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此處用之,一則醒脾助運,防青豆、麻汁之滋膩礙胃;二則藉其宣通之性,疏暢三焦氣機,使濕熱之邪無所滯留,從小便而解。
麻子汁(1升)
- 當指大麻仁(火麻仁)所榨之汁,性甘平,質潤多脂,功能潤腸通便、利水通淋。其滑利之效可助青豆導濕熱下行,緩解尿道澀痛;且富含油脂,能潤養老人津虧之腸燥,標本兼顧。
配伍邏輯
全方以青豆為君,清利濕熱;麻子汁為臣,潤滑通淋;陳皮為佐,調氣護胃。三藥相合,共成「清熱不傷陰、利濕不耗氣」之方。以「煮汁漸食」之法,使藥力隨飲食緩緩輸布,契合老人「不耐峻攻」之體質特點。濕熱得清,氣機得暢,則淋痛自除。
【延伸思考】
此方看似簡約,實含「藥食同源」之智慧:
- 青豆、麻子汁均為穀食,陳皮為常見香藥,安全性高,適合長期調理。
- 煎服法中「空心漸食」,強調空腹時分次服食,助藥力直達下焦;「飲汁」則取其輕清之氣,疏滲濕熱。
- 對照現代觀點,此方或能調節泌尿系統黏膜炎症,改善局部充血與刺激,而達緩解症狀之效。
簡言之,此方以飲食調養代藥石攻伐,體現古代醫家「治老人病以柔為貴」的臨床思路。
傳統服藥法
青豆2升,陳皮2兩,麻子汁1升。
上先以水煮上項熟,卻下麻汁。空心漸食,並飲其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制青豆, 出處:《醫統》卷八十七。 組成:青豆2升,陳皮2兩,麻子汁1升。 主治:老人熱淋痛澀。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