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桂丸
ROU GU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9.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肉桂丸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火歸元的作用。對於寒性體質、陽虛氣弱者,肉桂可以溫補陽氣,改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
2. 活血通絡: 肉桂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麻木。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經期不調、痛經、肢體麻木等症狀,肉桂也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肉桂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肉桂丸】主治「食瓜果生冷所傷」,即因過食生冷瓜果,導致脾胃受寒、運化失常,出現脘腹冷痛、脹滿、嘔吐或泄瀉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生冷之物易傷脾胃陽氣,使中焦虛寒,氣機凝滯,而肉桂性溫,能散寒溫中,助陽化氣,故以此單味製丸,專門針對此類病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肉桂(去粗皮)
- 性味歸經: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
- 功效核心:
- 溫中散寒:肉桂大熱,能直入脾胃,驅散中焦寒邪,緩解因生冷所致的脘腹冷痛。
- 助陽化氣:脾胃陽氣受損後,運化水穀功能受阻,肉桂可振奮脾陽,促進氣化,消除脹滿。
- 溫通血脈:寒凝則氣滯,肉桂辛散溫通,能推動氣血運行,改善因寒凝導致的氣血不暢。
製丸與服法用意
- 研末製丸:將肉桂研細後,以米飲(或水)和丸,綠豆大小,取其「緩釋」之意,避免辛熱之性過於峻烈,漸次發揮藥效。
- 白滾水送服:白滾水(沸水)性熱,助肉桂溫散之力,協同增強藥效。
- 劑量控制:每次5-6丸,量小頻服,既能持續溫中,又防大熱傷陰。
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為單味成方,體現「專病專藥」思路:
- 單刀直入:針對「生冷傷中」的單純寒證,不需複雜配伍,僅以肉桂溫陽散寒,藥簡力專。
- 不用輔佐藥:因病情較輕(未見明顯濕滯或氣滯),故不需搭配健脾消導藥(如白朮、神麴),體現「寒者熱之」的直接治法。
現代延伸理解
從藥理看,肉桂含揮發油(如桂皮醛),能擴張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腸血液循環與蠕動功能,從而緩解寒凝引起的消化不良。此方邏輯至今仍適用於輕度胃寒腹痛,體現中醫「病因—藥性」對應的樸素智慧。
傳統服藥法
肉桂(去粗皮)。
研末,飲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5-6丸,白滾水送下,未消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肉桂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四。 組成:肉桂(去粗皮)。 主治:食瓜果生冷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