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黃連膏
SHA TANG HUANG L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沙糖黃連膏中含有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之效。它可以有效地抑制體內熱邪,針對因熱毒蘊積引起的各種病症,例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
- 解毒止痛: 黃連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緩解疼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疼痛,例如牙痛、頭痛、腹痛等,黃連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沙糖黃連膏中加入黃連,正是利用其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沙糖黃連膏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苦寒: 黃連性寒苦,服用後容易引起胃寒、腹瀉等不適。大棗性甘溫,可中和黃連的寒性,減輕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平和易於服用。
- 益氣健脾: 大棗具有補氣健脾之效,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病患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沙糖黃連膏」主治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記載的「沙糖黃連膏」一方,其組成包含黃連、大棗及白沙糖三味藥材,主要用於治療「暴赤眼」,即現代醫學所指的急性結膜炎等眼部急性炎症。
治療原理分析:
黃連: 黃連為本方主藥,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暴赤眼」多因風熱邪毒上攻頭面,導致肝膽火盛,熱毒鬱結於眼部所致。黃連的苦寒之性,能直瀉心肝火熱,清解眼部熱毒,從根本上消除病因。其「燥濕」之功,亦有助於改善眼部紅腫、分泌物增多等濕熱證狀。
大棗: 大棗在本方中,其作用主要體現為補益及調和藥性。首先,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正氣不足時,容易感受外邪而發病。大棗的補益作用,能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以利於病邪的祛除。其次,大棗之甘味亦可調和黃連之苦寒,使其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其對脾胃的刺激,亦可緩和藥力,使之持久而綿長。再者,大棗富含醣類,可提供能量,有助於病後體力的恢復。
白沙糖: 白沙糖在本方中,主要作用是作為賦形劑,將藥粉調製成膏狀,使其易於使用。白沙糖亦具有潤燥之性,可輔助黃連之燥濕,使藥效更為全面。此外,白沙糖的甜味,亦可改善藥物的口感,增加患者的接受度。
綜合分析:
「沙糖黃連膏」雖僅三味藥,但配伍精巧,各司其職。黃連清熱解毒,直擊病竈;大棗補益調和,扶正祛邪;白沙糖賦形調味,便於使用。三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故能有效治療「暴赤眼」之症。方中黃連之苦寒清熱為主要治療手段,大棗之補益調和則為輔助,以期達到「邪去而正安」的目的。從劑型上來看,「搗熟如膏」的方式,便於敷用,能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所,發揮局部治療作用。而「綿裹、新汲水浸點之」的使用方式,則可減少刺激,同時又能使藥效持久釋放。
總而言之,「沙糖黃連膏」一方,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運用清熱解毒、補益調和之法,針對「暴赤眼」之病因病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白沙糖1兩,黃連(去須,末)1兩,大棗(青州者)7枚(洗,煮過,去皮核)。
上藥搗熟如膏,如綠豆大。
綿裹,新汲水浸,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沙糖黃連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白沙糖1兩,黃連(去須,末)1兩,大棗(青州者)7枚(洗,煮過,去皮核)。 主治:暴赤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