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葛根湯

黃耆葛根湯

HUANG QI GE GE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三焦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10%
心經 10%
胃經 8%
膀胱經 8%
脾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葛根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葛根性涼,味甘,歸脾、胃經,善解肌熱,生津止渴。二者合用,一補一瀉,相輔相成,可補氣固表,清熱解毒,用於氣虛表弱、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感冒、發熱、咳嗽等症。
  2. 調和藥性: 黃耆補氣之力較強,葛根清熱解表之力較強,二者配伍,可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補氣過度或清熱過度,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黃耆葛根湯中包含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葛根解肌發表,清熱透表:葛根性涼,味甘辛,具有解肌發表、清熱透表之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汗出不暢等症狀,葛根能起到疏散風熱、解表退熱的作用。
  2. 黃耆補氣固表,葛根解表散邪:黃耆為補氣固表之要藥,而葛根解表散邪,二者相配,一補一散,相輔相成。黃耆補氣固表,使正氣充足,抵抗外邪入侵;葛根解表散邪,將外邪排出體外,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耆葛根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見載於古代醫籍,主治「酒郁,內熱惡寒」。酒郁指長期飲酒導致濕熱內蘊、氣機鬱滯,而「內熱惡寒」則屬外假寒、內真熱之證,或因酒毒傷正,表陽虛而身惡寒,然內有鬱熱不得宣發。黃耆葛根湯以益氣解表、升陽散鬱為核心,針對酒傷脾胃、衛氣不固,兼有鬱熱內伏之病機。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耆(1兩)

    • 性甘微溫,主入脾肺經,為補氣升陽之要藥。此處重用黃耆,意在固表實衛,治酒鬱耗氣所致之表虛惡寒;另能健脾益氣,助運化濕濁,解決酒濕內停之本。
    • 黃耆「托毒外出」之力,可助體內鬱熱透達,緩解內熱鬱閉之象。
  2. 葛根(5錢)

    • 性涼味辛甘,歸脾胃經,具升陽解肌、生津舒筋之效。其輕揚之性可透發肌表鬱熱,解酒毒蘊結之熱;又能鼓舞胃氣上行,助黃耆升提清陽,使濕熱之邪從表而解。
    • 葛根傳統用於「解酒毒」,直接針對酒郁病源,與黃耆配伍形成益氣解表、透熱除鬱之合力。

藥對協同作用

  • 益氣解表:黃耆補衛氣以固表,葛根解肌以透邪,合用可治表虛夾鬱熱之惡寒。
  • 升清降濁:黃耆升脾陽,葛根升胃津,協調中焦氣機,化解酒濕鬱滯。
  • 透熱除鬱:葛根涼散,引內熱外達;黃耆托扶正氣,防透邪傷正,共奏「大汗而愈」之效。

此方體現「補中寓散」之法,通過補氣固表與升陽透邪並行,標本兼調,適用於酒傷正氣、濕熱內郁之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葛根5錢。
水煎服。大汗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怕冷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葛根湯, 出處:《證治匯補》卷三。 組成:黃耆1兩,葛根5錢。 主治:酒鬱,內熱惡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