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腸湯

潤腸湯

RUN CH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7%
脾經 17%
大腸經 17%
三焦經 7%
肝經 7%
腎經 7%
小腸經 7%
肺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潤腸湯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 蜂蜜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滋潤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出宿便,改善便祕。其豐富的果糖和葡萄糖,能為腸道菌羣提供營養,促進腸道菌羣的平衡,進一步改善腸道功能。
  2. 緩解腸燥: 蜂蜜性質甘潤,能滋陰潤燥,緩解腸道乾燥、灼熱等不適。對於腸燥便祕者,蜂蜜能滋潤腸道,使排便順暢,緩解燥熱之苦。

潤腸湯中添加香油,其原因主要在於香油的潤滑作用和緩和腸道刺激性。

香油,又稱芝麻油,性溫潤滑,能潤腸通便。它能潤滑腸道黏膜,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糞便順利排出,緩解便祕。此外,香油能減緩某些中藥材的刺激性,例如大黃、芒硝等,避免其對腸胃造成過度刺激。

總之,潤腸湯中加入香油,有助於潤滑腸道,緩解便祕,並降低藥物對腸胃的刺激,提升藥效。

潤腸湯中包含芒硝,其原因如下:

  1.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潤腸湯多用於治療便祕、燥結、腸道積熱等症狀,芒硝可促進腸道蠕動,軟化糞便,達到通便的效果。
  2. 清熱解毒:芒硝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清除腸道積熱,緩解便祕引起的發熱、口渴等症狀。對於腸道熱毒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芒硝亦具有一定療效。

綜上所述,芒硝在潤腸湯中發揮著瀉下通便和清熱解毒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便祕等腸道疾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潤腸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虛人、老人大便秘結」,其病機關鍵在於氣血虧虛或陰液不足,導致腸道失潤、傳導無力。虛人或年老體弱者,常見津枯腸燥,排便困難,然此證非實熱積滯所致,故不宜峻下,當以潤滑通便為法,兼顧體虛之本。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蜂蜜(一兩)

    • 性味甘平,歸肺、脾、大腸經,具補中潤燥、滑腸通便之效。
    • 其質地滋膩,能增液潤腸,尤適津虧腸燥之便秘,且甘緩和中,不傷正氣。
  2. 香油(五錢)

    • 即芝麻油,性味甘涼,潤燥滑腸之力顯著。
    • 油脂類藥材能直接潤澤腸道,減少糞便與腸壁摩擦,助其軟化下行,古稱「增水行舟」之法。
  3. 朴硝(一撮)

    • 性味鹹苦寒,歸胃、大腸經,為瀉下藥中的「潤下軟堅」之品。
    • 微量配伍取其軟堅散結之性,輔助蜂蜜、香油化解腸中燥結,然用量輕淺,避其峻下傷正之弊。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潤」為本,兼「導」為輔
    以蜂蜜、香油為君,滋陰潤腸,針對虛燥之本;朴硝為佐,輕用取其軟堅,助通便而不瀉下過猛。三者相合,形成「潤為主、導為次」的配伍架構,符合虛證便秘「攻補兼施」之則。
  • 劑型與煎法用意
    水煎數沸即服,意在保留蜂蜜與香油的潤性,同時輕煎朴硝以減其寒峻之性,整體藥性溫和,適合久服。

四、推論延伸應用
此方雖為虛人、老人所設,然若見「陰虛腸燥」或「產後血虛便秘」,只要病機相符,亦可化裁使用。若氣虛明顯者,可酌加黃耆、人參補氣以助腸道蠕動;若陰虛甚,可佐生地、玄參滋陰增液。

總結
「潤腸湯」以甘潤平和之品為主,佐以少量軟堅藥,體現中醫「潤下法」之精髓,適用於正虛不宜攻下者,展現了對體質與病機的細膩考量。

傳統服藥法


蜂蜜1兩,香油5錢,樸消1撮。
上合一處,水1鐘,煎數沸,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潤腸湯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潤腸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麻疹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胃腸出血月經稀少閉經大腸激擾綜合症

相同名稱方劑


潤腸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八。 組成:蜂蜜1兩,香油5錢,朴消1撮。 主治:虛人、老人大便秘結。

潤腸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十二。 組成:甘草、歸尾、生地黃、火麻仁、桃仁。 主治:痘疹收靨後血枯不能潤腸,大便秘結者。

潤腸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當歸3錢,知母1錢5分,麥門冬1錢5分,桃仁1錢5分,麻仁1錢5分,蘇子1錢5分,生地1錢5分。 主治:血枯糞結。

潤腸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生地黃1錢,生甘草1錢,大黃(煨)1錢,熟地黃1錢,當歸稍1錢,升麻1錢,桃仁1錢,麻仁1錢,紅花3分。 主治:大腸結燥不通。

潤腸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當歸、熟地、生地、麻仁(去殼)、桃仁(去皮)、杏仁(去皮)、枳殼、厚朴(去粗皮)、黃芩、大黃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大便閉結不通,爲實熱燥閉者。

潤腸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麻子仁1錢半(細研,用水浸,濾去皮,取濃汁),脂麻半盞(微炒,研,用水浸,取濃汁),桃仁(湯浸,去皮尖,麸炒黃熟,研如泥)1兩,荊芥穗(搗末)1兩。 主治:大便秘澀,連日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