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胞湯

潤胞湯

RUN BAO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大腸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潤胞湯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燥生津,養陰益氣: 蜂蜜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潤燥生津、養陰益氣、和中緩急之功效。對於因燥熱傷津、氣血虧虛所致的症狀,蜂蜜可有效滋潤臟腑,增進體液,提高氣血生成,緩解燥熱、津液不足等症狀,使身體恢復元氣。
  2. 協調藥性,增進療效: 蜂蜜的加入可以中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性,使藥性變得溫和,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蜂蜜還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潤胞湯中添加香油,主要是由於其潤滑、滋養、活血的功效。香油性溫,入脾、胃經,能潤滑腸道,促進消化吸收,緩解便祕;同時,香油富含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滋養細胞,增強免疫力;此外,香油中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因此,潤胞湯中加入香油,能起到潤滑腸道、滋養細胞、活血化瘀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體質,促進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潤胞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臨產時「漿破胎澀」所致之產難。
古代醫家認為,產程中若胞漿早破(漿破),胎兒失其潤滑,易致產道乾澀(胎澀),使胎兒難以順利娩出(產難)。此時需緊急潤滑產道,助胎下行。潤胞湯以「潤」為核心,透過滋潤胞宮與產道,緩解乾澀困境,屬古代針對產難之急效方劑。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蜜(蜂蜜)

    • 性味甘平,質地滑潤,古代用其「潤五臟、通閉塞」之力。
    • 於產難中,蜂蜜能滋潤產道黏膜,降低摩擦,助胎滑利下行。其黏稠之性亦可能短暫封護破損之胞漿,減少津液耗散。
  2. 香油(胡麻油或類似植物油)

    • 性味甘涼,具極強潤滑之效,《本草綱目》載其「利胞胎,滑胎產」。
    • 直接作用於產道,形成物理性潤滑層,減少胎體與產道之阻力。此為古代「以油潤澀」之直觀思維,符合「滑可去著」的治療原則。
    • 性溫味辛,能活血行氣,《產寶》強調其「行藥勢,通血脈」。
    • 在此方中,酒之溫通可助蜜與香油之藥力速達病所,同時輕度促進子宮收縮(古代稱「催生」),但以不傷津為度。煎滾後酒精揮發,主要取其辛散之性。

組成邏輯推論

此方以「三半盞」等量調配,體現以下治療思路:

  • 內外共潤:蜂蜜內潤臟腑,香油外潤產道,二者相須為用,解決「胞乾胎澀」之標急。
  • 動靜結合:蜜、油靜潤有形之燥,酒動行無形之滯,共奏「潤而不滯,行而不燥」之效。
  • 劑型巧思:煎滾後溫服,使油蜜融合為溫熱流體,既利吸收,又模擬胞漿溫潤之態,助產道恢復滑利。

總結

潤胞湯之設計,反映古代對產難實證經驗的直觀提煉。其功效非單純補益或攻逐,而是以「滑潤通竅」為捷徑,針對漿破後「津枯路澀」之關鍵病機,體現中醫「急則治標」之靈活思維。

傳統服藥法


蜜半盞,香油半盞,酒半盞。
煎滾,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潤胞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四。 組成:蜜半盞,香油半盞,酒半盞。 主治:臨産漿破,胎澀産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