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熊膽膏中含有熊膽,主要基於其在中醫理論中的藥性與功效。熊膽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定驚開竅的功效。
其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止痛消腫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外傷腫痛等;定驚開竅則可用於治療神志不清、癲癇抽搐等症。
雖然熊膽具有藥效,但因其來源於瀕危動物,使用需謹慎考量。近年來,已有許多替代藥物,可達到類似功效。
熊膽膏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炎症或外傷引起的疼痛,配合熊膽的清熱解毒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促進藥物吸收: 冰片具有開竅醒腦、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藥物滲透,提高熊膽等藥物的吸收率,進而增強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熊膽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原方記載主治「痔漏」,但從藥物組成及用法(點大眥)推斷,此方實際應為眼科外用方,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瞼緣潰爛等眼疾。「痔漏」之記載可能為傳抄訛誤或方名混用(如另有同名方劑治瘡瘍)。方名雖稱「熊膽膏」,但未含熊膽,推測可能脫漏或為突顯清熱明目之效(熊膽為傳統眼科要藥)。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煅爐甘石為君藥,經黃連淬製增強清熱解毒、收濕斂瘡之效;配合琥珀、瑪瑙、珊瑚、珍珠等礦物藥(均水飛或煅製),質地純淨細膩,可明目退翳、鎮靜安神;朱砂清熱解毒,冰片、麝香辛香走竄,能散鬱火、通竅活血,促進藥物穿透。全方配伍特點如下:
- 清熱解毒:黃連淬製爐甘石,結合朱砂、冰片,適用於熱毒上攻之目赤腫痛。
- 退翳明目:珊瑚、珍珠、瑪瑙等傳統眼科專藥,可消目中生翳、遮睛障膜。
- 收濕生肌:爐甘石煅後收濕力強,適合眼瞼濕爛或分泌物多者。
- 芳香透絡:麝香、冰片引藥上行,開竅宣通,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三、推理可能功效
綜合藥物特性,此方推測用於:
- 實熱型眼疾:如結膜炎、角膜炎、眼瞼炎,症見紅腫熱痛、畏光流淚。
- 翳膜障目:角膜雲翳、宿翳等。
- 濕爛瘡癢:瞼緣炎濕疹樣病變,分泌物粘稠者。
外用點眼法使藥力直達病所,礦物藥煅製後質地輕浮,減少刺激性,配合芳香藥宣散邪熱,體現中醫眼科「外用取其捷」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煅過水飛,丸如彈子大;每淨1兩,分作10丸,用川黃連3錢,濃煎去滓,燒淬之,汁盡為度,淨者)2錢,琥珀5分,瑪瑙(水飛淨)3錢,珊瑚(水飛淨)3分,珍珠(煅,飛淨)3分,朱砂(水飛淨)5分,冰片2分,麝香2分。
和勻,瓷罐收貯。
每用少許,點大眥上,日2-3次。
本方名熊膽膏,但方中無熊膽,疑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熊膽膏, 出處:《得效》卷七。 組成:熊膽少許,片腦少許(研細)。 主治:痔漏。
熊膽膏, 出處:《聖惠》卷四十。 組成:龍膽1分(去蘆頭,搗爲末),熊膽1分(細研)。 主治:熱毒上攻,發赤根白頭瘡於頭上。
熊膽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組成:熊膽(研)1錢,膩粉半分,雄黃(研)半錢,麝香(研)半錢,檳榔(末)1字。 主治:一切惡瘡。
熊膽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熊膽1分,蚺蛇膽1分,蘆薈1分,牛黃1分,麝香半兩,龍腦1分。 主治:小兒身上及口面生疳瘡,並諸般疳疾。
熊膽膏,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衛生十全方》。 組成:羯羊膽1枚(大者),白沙蜜半兩,杏仁7枚(去皮尖雙仁,研),黃連(去須,捶碎)3寸,南硼砂半錢(别研),乳香少許(别研),輕粉少許。 主治:翳膜遮障,昏澀隱痛;及風毒上攻,胬肉侵睛,或暴赤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