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兒散
HAI ER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東醫寶鑑·外形篇》卷四引《醫學入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孩兒散中包含熊膽,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定驚的功效。孩兒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發熱、驚厥、抽搐等症狀,熊膽能清熱解毒,降火定驚,緩解小兒發熱和痙攣症狀。
- 鎮痛止癢: 熊膽亦有鎮痛止癢的效果。孩兒散中的其他成分如蛇蛻、蜈蚣等亦有止癢消腫的作用,熊膽與之搭配,能增強止癢功效,緩解小兒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然而,現今熊膽來源受限,且保護動物意識抬頭,孩兒散已多以其他藥材替代熊膽,以達相同療效。
孩兒散中包含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性相合:孩兒茶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孩兒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孩兒茶的藥性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符,有助於增強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效果。
2. 方劑配伍:孩兒散中常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孩兒茶與這些藥物搭配使用,可以形成協同作用,提高藥效,更有效地緩解小兒症狀。
孩兒散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兒科疾病,例如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
- 開竅醒神:冰片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以改善因熱毒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兒的氣色。
因此,孩兒散中加入冰片,不僅可以清熱解毒,而且能開竅醒神,對於治療兒科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孩兒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肛脫熱腫」,即因濕熱下注或氣虛下陷所致的肛門脫垂,伴隨局部紅腫熱痛之症。古籍記載以人乳調和外塗,藉清熱解毒、消腫收斂之效,緩解熱腫並促進肛門回縮。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熊膽(5分)
- 性味苦寒,歸肝膽心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所含膽酸類成分能抑制發炎反應,針對肛門濕熱腫痛,可直折火毒。
孩兒茶(2分)
- 性涼微苦澀,具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
- 富含鞣質,能凝固蛋白質,減少滲出物,促進黏膜修復,對脫肛後潰瘍或滲液有效。
片腦(冰片,1分)
- 辛涼走竄,擅長清熱止痛、防腐生肌。
- 局部塗抹可迅速滲透,疏通鬱熱,緩解灼熱感,兼具輕微麻醉作用。
三、方劑配伍邏輯
- 協同清熱:熊膽與冰片均屬寒涼之品,一者瀉火解毒,一者辛散透熱,合而化解局部熱毒腫痛。
- 收斂固脫:孩兒茶收澀之力,配合熊膽消炎,可減少組織滲液,助肛門回納。
- 載藥透竅:人乳調和不僅滋潤,其脂溶性成分有助藥物附著黏膜,冰片引藥直達病所。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外治設計符合中醫「輕者外治」原則,針對濕熱型脫肛(如小兒體質陽熱或夏季暑濕引發者)。透過:
- 清解局部鬱熱:抑制發炎反應,減輕充血腫脹。
- 收斂固澀黏膜:促進肛門周邊肌肉組織收縮。
- 保護創面:形成藥膜,避免摩擦惡化。
五、潛在應用延伸
若無明顯熱象(如單純氣虛下陷之脫肛),此方寒涼特性可能不適用,需配伍補氣升提之品(如黃芪、升麻)。然其清熱收澀思路,或可遷用於其他黏膜潰瘍(如口腔潰瘍濕熱型)。
(分析謹依古籍記載與中藥性味理論推演,未涉及現代臨床驗證。)
傳統服藥法
熊膽5分,孩兒茶2分,片腦1分。
上為末,人乳調。
塗肛上,熱汁自出而肛收。
本方方名,疑為「孩兒茶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同名稱方劑
孩兒散, 出處:《東醫寶鑑·外形篇》卷四引《醫學入門》。 組成:熊膽5分,孩兒茶2分,片腦1分。 主治:肛脫熱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