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神妙散

解毒神妙散

JIE DU SHEN M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一盤珠》卷八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心經 16%
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10%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6%
腎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神妙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能有效抑制體內熱毒,對於外感熱毒或內傷熱毒引發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腹痛瀉痢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瀉火解毒: 黃連能清泄心火、胃火,對於心火上炎導致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目赤腫痛,以及胃火熾盛引發的胃痛泛酸、口苦口臭等症狀,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因此,黃連在「解毒神妙散」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解毒和瀉火解毒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解毒神妙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疏肝理氣,助解毒邪: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之效。解毒神妙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滯、氣機鬱滯之證,枳殼可助其疏肝理氣,使毒邪得以降解,利於清熱解毒。

二、 行氣消積,促進藥效發揮: 枳殼具有消積化滯的作用,可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從而提高整體療效。

解毒神妙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木通,可有效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緩解因毒素積聚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腫脹、疼痛、發熱等。

此外,木通亦可利尿消腫,有助於緩解毒素引起的組織水腫,促進機體恢復。

「解毒神妙散」方劑中包含「鉤藤」,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藥性。

鉤藤味苦、性涼,入肝經,具有降逆止嘔、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功效。在「解毒神妙散」中,鉤藤主要針對因熱毒上攻、肝風內動所致的高熱、抽搐、神志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解毒神妙之效。

解毒神妙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解毒化濁: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解毒化濁、溫中止嘔之功效。對於一些毒性較強的藥物,生薑可以起到減輕其毒性、緩解其副作用的作用。

二、調和藥性: 生薑性溫,能調和寒涼藥物的寒性,防止其過寒傷陽,並能促進藥物在體內吸收,提高藥效。同時,生薑還能起到溫胃散寒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解毒神妙散」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其對熱毒所致的癰疽疔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與「解毒神妙散」的解毒功效相符。
  2. 疏散風熱:連翹可疏散風熱,尤其對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解毒神妙散」中,連翹可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達到疏風散熱、解毒消腫的功效。

解毒神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解毒神妙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燥熱等病症,甘草能緩解藥物刺激性,避免燥烈之性傷陰。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提高其解毒效果。例如,與黃連、黃芩等清熱解毒藥物配合,能加強其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解毒神妙散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藥效更顯著、更安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解毒神妙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臍風初始者」。
「臍風」即新生兒破傷風,古稱「撮口風」、「鎖口風」等,多因斷臍不潔,風毒邪氣由臍部侵入,導致經絡阻滯,肝風內動,臨床可見牙關緊閉、口撮如囊、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症狀。此方針對「初始者」,即病症初起,邪毒未深,以清熱解毒、熄風通絡為法,防止病情惡化。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本方組成可分為以下幾類作用:

  1. 清熱解毒

    • 川連(黃連):苦寒,清心胃之火,解毒瀉熱,為治熱毒熾盛之要藥。
    •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擅治風熱瘡毒。
    • 化百(疑為「黃柏」之誤):若指黃柏,則助清下焦濕熱,與黃連協同增強解毒之效。
  2. 通腑瀉熱

    • 熟莊黃(熟大黃):瀉下通便,使邪熱從大便而解,防熱毒內結。
    • 枳殼:行氣寬中,助大黃通降腑氣,使邪有出路。
    • 推車郎(蜣螂,加於便秘時):鹹寒有毒,破瘀通便,《本草綱目》載其治「大小便不通」,用於熱結甚者。
  3. 熄風止痙

    • 鈎藤:甘涼,平肝熄風,解痙止搐,為治小兒驚風常用藥。
    • 薑蟲(僵蠶):祛風定驚,化痰散結,協鈎藤緩解痙攣。
  4. 利尿導赤

    • 木通:清心火、利小便,使熱邪從小便排出,防熱毒上攻。
  5. 調和藥性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和大黃、黃連之峻烈。
    • 燈心為引:清心降火,引藥入心經,助解熱毒。

三、治療原理

  1. 解毒與瀉熱並行
    • 以黃連、連翹清熱解毒,直折熱毒;大黃、枳殼通腑瀉下,使邪熱從二便分消,符合「邪有出路」之治則。
  2. 熄風防痙
    • 鈎藤、僵蠶針對風動之兆,平肝熄風,預防抽搐。
  3. 兼顧小兒體質
    • 小兒臟腑嬌嫩,用甘草調和,燈心輕清導引,避免過於峻猛。
  4. 隨證加減
    • 若便閉加蜣螂,增強通瘀瀉結之力,反映「急下存陰」思路。

四、總結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結合通腑、熄風、利尿等法,標本兼顧,適用於臍風初起熱毒內蘊、肝風欲動之證,體現中醫「既病防變」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熟莊黃、川連、化百、枳殼、木通、鈎藤薑蟲、連翹、甘草各等分。
5-6日不愈,大便閉結,加推車郎1只(去頭足,瓦炙乾)。
燈心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神妙散, 出處:《一盤珠》卷八。 組成:熟莊黃、川連、化石、枳殼、木通、鉤藤、薑蟲、連翹、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臍風初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