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含黃柏煎」方劑中使用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對於濕熱蘊結、下焦濕熱、熱淋澀痛等症狀,黃柏可起到清熱瀉火、利濕通淋的作用。
二、 解毒止癢: 黃柏亦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病症,黃柏可起到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黃柏在「含黃柏煎」方劑中,發揮著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含黃柏煎】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口舌生瘡,赤腫疼痛」,即現代所稱口腔潰瘍、舌炎等口腔黏膜發炎病症。其症狀表現為局部紅腫、灼熱刺痛,甚或潰爛流涎,多因心脾積熱、濕熱上攻,或陰虛火旺所致。古代醫家取此方外用含咽,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藥(主藥)——黃柏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 《本草綱目》載其能「治諸瘡痛不可忍」,尤擅清下焦濕熱,此處借其降火之力,瀉心脾之熱毒上攻口腔。
臣藥(輔助藥)——烏豆(黑豆)
- 甘平無毒,歸脾、腎經,能活血解毒、利水消腫。
- 與黃柏同煎,既可緩和黃柏苦寒之性,又能助其解毒消腫,兼顧護陰生津之效。
佐使藥(調和藥)——寒食餳、蜂蜜、龍腦
- 寒食餳(麥芽糖):甘溫緩急,潤燥止痛,黏稠質地可延緩藥效釋放,使藥力持續作用於潰瘍處。
- 蜂蜜:甘平潤燥,解毒斂瘡,與寒食餳協同,保護黏膜並緩解疼痛。
- 龍腦(冰片):辛涼透散,開竅消炎,局部應用能迅速滲透黏膜,清涼止痛,為「引經藥」助諸藥直達病所。
三、組方思路與作用機理:
- 清熱瀉火為本:黃柏直折火勢,烏豆輔助解毒,針對口瘡之「熱毒」病機。
- 潤燥止痛為標:寒食餳、蜂蜜滋潤黏膜,緩解乾痛;龍腦辛散鬱熱,即時鎮痛。
- 內外兼治:雖為含咽外用,然口腔黏膜吸收藥性,亦能通過經絡調和內在臟腑熱毒。
四、現代對應病症推論:
此方適用於:
- 復發性口瘡(阿弗他潰瘍)屬實熱證者。
- 疱疹性齦口炎初期紅腫灼痛。
- 舌炎、口腔黏膜破損伴隨明顯刺痛感。
總結:本方以黃柏清熱、烏豆解毒為核心,配伍潤燥止痛之品,體現中醫「清消並用、標本兼顧」的治法,適於熱毒上攻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
傳統服藥法
黃柏1兩(銼),烏豆1升。
上以水2升半,煎至五合,去滓,入寒食餳一兩,蜜一兩、龍腦少許,更煎稀調得所。
常咽半匙,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含黃柏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黃柏1兩(銼),烏豆1升。 主治:口舌生瘡,赤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