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消散

WAI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小腸經 10%
三焦經 10%
脾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腎經 8%
心經 7%
心包經 7%
膽經 5%
肺經 3%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心包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外消散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大黃味苦寒,性瀉下,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癰疽、疔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腫毒,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大黃還能通腑泄熱,引熱下行,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外消散的作用。

方劑「外消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牡蠣性寒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外消散方主要用於治療外科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等,牡蠣能清熱解毒,消散腫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潛陽,降火生津:牡蠣具有滋陰潛陽、降火生津的作用。外消散方中往往加入其他燥熱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牡蠣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燥熱之性,防止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並有助於改善患者口乾舌燥等症狀。

外消散方劑中含有芒硝,主要是因為芒硝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1. 消腫止痛: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膿腫、瘀血等症狀,可起到消散瘀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2. 引藥外散: 芒硝性滑利,能引導藥物外散,促進藥力透達病竈,加速消腫止痛。在消散方劑中,芒硝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高藥效,更快速地消除病症。

主治功效


外消散:清熱解表、消腫止痛

中藥方劑「外消散」,主要成分包括大黃、牡蠣和芒硝,具有清熱解表、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一、嬰兒臍帶炎

嬰兒出生後數天內,臍帶部位可能出現隆起突出、疼痛或不疼痛的症狀,疼痛時啼哭不止。此時可使用外消散來清熱解表,消腫止痛,促進臍帶癒合。

二、小兒陰部紅腫

小兒因受溫熱之邪侵襲,可能出現陰部皮膚紅腫的症狀。此時可使用外消散來清熱解表,消腫止痛,緩解紅腫症狀。

三、方劑組成介紹

  1. 大黃:

    • 性味:苦、寒
    • 歸經: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2. 芒硝:

    • 性味:寒、苦鹹
    • 歸經:肺、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3. 牡蠣:

    • 性味:鹹、微寒
    • 歸經:腎、肺、胃經
    • 功效:補腎固精、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四、總結

外消散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表、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嬰兒臍帶炎和小兒陰部紅腫等疾病。方劑組成包括大黃、牡蠣和芒硝,各具不同功效,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表、消腫止痛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大黃半兩,牡蠣(用熟黃泥包裹,火煅透,出地上候冷用)半兩,樸消2錢。
上前二味銼焙為末,仍入樸消,乳鉢內同杵勻,抄1錢或2錢,取田螺3枚淨洗,再以水半碗活過一宿,去螺用水。
調塗腫處。即消。
治陰器膚囊腫,車前子煎湯調上藥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大黃,有瀉下作用,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用。
  • 本方含有芒硝,有滑利作用,不宜與其他滑利藥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外消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大黃半兩,牡蠣(用熟黃泥包裹,火煅透,出地上候冷用)半兩,朴消2錢。 主治:嬰孩初出,旬日外臍突,或痛或不痛,痛則啼聲不已;小兒感溫熱相搏,致陰器膚囊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