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粥

wheat porridge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藥粥療法》引《飲食辨錄》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0.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脾經 33%
腎經 33%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小麥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小麥粥,看似簡單易得,然其藥用價值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功效非同小可。綜觀歷代醫籍記載,小麥粥之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並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記載,小麥粥具有以下功效:

  • 益氣健脾: 《本草綱目》中記載糯米、秫米、黍、米粥「益氣,治脾胃虛寒,泄痢吐逆」,而小麥與此類穀物性質相近,故亦可益氣健脾,緩解脾虛洩瀉等症。 此功效與小麥的營養成分,特別是其所含澱粉、蛋白質及少量維生素、礦物質等密切相關,能為機體提供能量,滋養脾胃。

  • 生津止渴、除煩解熱: 《飲膳正要》、《食療方》、《長沙藥解》等多部醫籍均記載小麥粥能治「消渴」、「口乾」、「心煩作嘔」,說明其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煩的功效。 此與小麥的甘平特性及利水作用有關,能促進體液代謝,緩解津液不足導致的口乾、煩熱等症狀。

  • 寧心安神: 方劑主治中提到「心氣不足,神經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婦人臟躁病,自汗,盜汗」,這些症狀多與心神不安、陰虛火旺有關。小麥粥的清熱除煩、益氣安神的功效,可緩解這些症狀。 此功效可能與小麥的營養成分及調理脾胃的作用有關,脾胃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心神亦能得到滋養。

  • 其他功效: 部分醫籍記載小麥粥輔助治療其他疾病,例如《醫心方》中用於治療下篩(腹瀉),《外臺祕要》中用於輔助治療其他藥物,此反映小麥粥具有協同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或減輕其他藥物的副作用。

二、治療原理:

小麥粥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整體調理作用:

  • 補益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影響全身各臟腑功能。小麥粥能益氣健脾,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提升機體的整體機能。

  • 清熱除煩: 小麥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心煩失眠等症狀,小麥粥能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作用。

  • 養心安神: 心神依靠脾胃的氣血滋養,脾胃功能正常,則心神安定。小麥粥補益脾胃,間接地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

總而言之,小麥粥作為一個簡單易行的方劑,其功效並非單純某一方面的作用,而是通過整體調理脾胃,調節氣血陰陽,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其治療作用溫和,適合於脾胃虛弱、陰虛火旺等體質者,且多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更能發揮其功效。

傳統服藥法


小麥(淘淨)不拘多少。
上以煮粥,或炊作飯,空腹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食用時間

    • 建議空腹食用,以獲得更好的消化吸收效果;不過,若有胃腸不適,應避免空腹進食。
  2. 水量調整

    • 水量和煮的時間可根據個人喜好及小麥的浸泡時間調整,避免過於稠密或稀薄。
  3. 特殊人羣

    • 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時應謹慎,因為小麥中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影響血糖;最好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4. 清洗徹底

    • 確保小麥在使用前徹底清洗,以避免雜質影響健康。

透過適量的小麥粥,可以在日常飲食中達到保健的效果,為身體提供所需的養分,達到健身或療效的目的。

相關疾病


心悸心律不整心絞痛糖尿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睡眠障礙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夜間盜汗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小麥粥,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小麥(淘淨)不拘多少。 主治:消渴,口乾,煩熱。

小麥粥, 出處:《藥粥療法》引《飲食辨錄》。 組成:小麥30-60g,粳米100g,大棗5個。 主治:養心神,止虛汗,補脾胃。主治:心氣不足,神經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婦人臟躁病,自汗,盜汗,脾虛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