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照水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照水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冰片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照水丸亦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昏腦脹等病症,冰片可開竅醒神,改善頭部不適。
總而言之,冰片在照水丸方劑中既可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又能開竅醒神,起到協同作用,提高方劑療效。
照水丸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 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暑:滑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之功效,可治療濕熱證所致的尿少、水腫、口渴等症狀。照水丸主治暑濕內蘊,水停氣滯之證,滑石在此方中起到利水消腫、清熱解暑的作用。
- 滑石能緩解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滑石性滑潤,可以緩解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副作用。照水丸中包含一些較為峻猛的藥物,滑石可以起到緩和藥性,保護胃腸的作用。
照水丸中含有硃砂,主要是因其具備鎮心安神之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清心熱,鎮心神,故能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此外,硃砂亦有解毒作用,能解蛇毒、蟲毒,因此在治療一些毒蛇咬傷、蟲傷等疾病時,亦可使用。
然而,硃砂含汞,具有一定的毒性,需遵醫囑使用,不可自行服用,以免造成汞中毒。
照水丸方劑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兩項藥理作用:
- 收斂止血: 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其所含的碳酸鈣可中和胃酸,減少胃液對潰瘍面的刺激,同時也能促進凝血,達到止血效果。
- 制酸止痛: 海螵蛸具有制酸作用,可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並能保護胃黏膜,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照水丸中加入海螵蛸,可起到止血止痛、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胃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照水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照水丸】主治「眼生翳障及一切目疾」,即現代所稱的眼科疾病,尤其聚焦於角膜混濁(翳障)、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其劑型設計為「以薄絹或紗袋盛藥餅置於硇砂碗中」,推測可能利用藥氣熏蒸或局部緩釋作用,直接作用於眼部病竈。
二、組成及邏輯推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龍腦(冰片)
- 性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
- 傳統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明目退翳。
- 眼科應用:其辛散走竄之力可穿透眼部屏障,清熱消腫,促進翳障消散。
滑石
- 性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
- 傳統功效:清熱利濕、收斂生肌。
- 眼科應用:以其寒性清熱,緩解目赤腫痛;滑膩之性可能輔助藥粉均勻附著。
丹砂(朱砂)
- 性味:甘,微寒;有毒;歸心經。
- 傳統功效:安神解毒、明目。
- 眼科應用:古代認為其「通明」特性可去目中雲翳,現代則需注意其毒性。
烏賊魚骨(海螵蛸)
- 性味:鹹、澀,微溫;歸肝、腎經。
- 傳統功效:收斂止血、退翳消腫。
- 眼科應用:外用以磨蝕翳膜,促進角膜修復。
輔料:黃蠟、硇砂
- 黃蠟:作為賦形劑,緩釋藥性,延長作用時間。
- 硇砂:性鹹苦辛溫,古代用於「消積軟堅」,此處可能以其揮發性成分熏蒸眼部,增強藥效。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退翳為主:冰片、滑石、丹砂均屬寒涼之品,協同清泄眼部熱毒,針對目赤腫痛、翳膜遮睛之熱證。
- 局部物理作用:
- 烏賊骨質地粗糙,可能以微研磨作用消蝕翳障;
- 硇砂熏蒸或刺激眼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
- 劑型設計:藥餅以紗袋包裹,避免直接刺激眼球,同時透過黃蠟緩釋藥性,延長療效。
3. 中醫理論支持
- 「翳從熱生」:本方以寒涼藥為主,符合「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 「金匱要略」外用思路:類似「目病外治」法,透過局部給藥直達病所。
- 配伍禁忌:丹砂與烏賊骨相伍,前者解毒,後者收斂,共奏去腐生新之效。
三、總結
【照水丸】以「清熱消翳、外治緩釋」為核心,結合冰片之透皮、烏賊骨之磨蝕、滑石之清利,形成針對眼科外障的複方。其設計體現古代「辨病+局部用藥」的思維,然具體運用需依專業醫者指導。
傳統服藥法
龍腦1錢,滑石1錢,丹砂(通明者)1錢,烏賊魚骨(去甲)1錢。
上各為細末,再同研勻。
先用黃蠟(皂子大)2-3塊,納新白瓷盞內,於慢火上熔,用紗帛子濾過,在淨盞內再熔了,與前藥末共同拌和,捏作餅子,如半破豌豆大,用薄絹或紗袋子盛了;以硇砂半兩,放在淨碗內,上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照水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海螵蛸1錢,朱砂5分,片腦半分,黃蠟8分。 主治:目翳。
照水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組成:龍腦1錢,滑石1錢,丹砂(通明者)1錢,烏賊魚骨(去甲)1錢。 主治:眼生翳障及一切目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