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疳無價散

消疳無價散

XIAO GAN WU JI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肺經 17%
心經 15%
腎經 12%
胃經 11%
脾經 10%
膀胱經 6%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疳無價散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平肝,明目退翳: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平肝、明目退翳之效。疳積多因脾胃積熱,肝火上炎所致,石決明可清熱瀉火,平肝熄風,改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鎮驚安神,改善神經系統症狀:消疳無價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疳積常伴隨神經系統症狀,如夜啼、驚癇等。石決明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可改善這些症狀,使患兒安眠,恢復正常生活。

消疳無價散中加入滑石,乃因其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瀉之效。

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能清肺熱,利水濕,化結石,止瀉痢。消疳無價散主治小兒疳積,症狀多為食慾不振、面色萎黃、腹脹便溏等,與濕熱蘊積於脾胃相關。滑石可清熱利濕,化解脾胃濕熱,促進消化吸收,從而改善疳積症狀。同時,滑石也能解毒止瀉,緩解小兒因濕熱引起的腹瀉。故消疳無價散中加入滑石,可謂相得益彰,有助於達到消疳止瀉之效。

消疳無價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目的是用於疳症的治療,疳症通常與脾胃虛弱及食物消化不良相關。方劑中含有雄黃,這是一種具有獨特毒性的礦物藥材,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具有驅蟲、解毒和消腫的功效。

雄黃的加入,主要是因為其能夠清熱解毒,對於體內因濕熱積聚引起的各種病變有良好的調理作用。此外,雄黃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寄生蟲的效果,對於由於腸道寄生蟲引起的疳症亦有輔助療效。但是,使用雄黃必須謹慎,因其毒性較強,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總而言之,雄黃在消疳無價散中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和驅蟲,來改善疳症所引起的不適症狀,促進腸道健康。

消疳無價散中包含硃砂,乃因其具備鎮驚安神、解毒散瘀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可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用於治療驚癇抽搐、神志不安等症狀。同時,硃砂亦具解毒散瘀之效,能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然硃砂屬重金屬,具有一定毒性,不可長期服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方能發揮其藥效,避免產生不良反應。

消疳無價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積而引起的疳積症狀,如發熱、口渴、舌苔黃膩、腹脹便祕等,冰片能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涼血止痛: 冰片亦具有涼血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入血而引起的疳積症狀,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臭等,冰片能涼血止痛,消炎止痛。

因此,消疳無價散中加入冰片,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作用,幫助治療疳積症。

消疳無價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消癰、消食、調理脾胃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海螵蛸,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海螵蛸的主要成分是鈣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補鈣效果,能夠促進骨骼和牙齒的健康,這對於消除癰腫及強化體質有一定的幫助。

其次,海螵蛸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止瀉、收斂的作用,能夠緩解腹瀉等脾胃問題。因此,對於消疳無價散中需要消除濕氣、調理脾胃的功效非常吻合。

最後,海螵蛸的藥性偏於涼,能夠消散體內熱邪,對於由於內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因此,海螵蛸在消疳無價散中的應用,綜合考量了其補益、收斂及降熱的多重作用,使方劑的療效更為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疳無價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小兒疳積」及「疳眼」。疳積為小兒因脾胃虛弱、營養失調所致的慢性病症,常見腹脹、消瘦、食欲異常,若累及肝絡則發為「疳眼」,症見眼乾澀、夜盲、甚則角膜潰爛。本方以內服配合雞肝蒸煮,旨在消積健脾、清肝明目,尤重治療疳疾引發的眼疾,古籍載「眼盲者服4-5肝即愈」,凸顯其針對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配伍:清肝明目為核心

    • 石決明(煅):咸寒入肝,煅後質地酥鬆,增強平肝潛陽、清熱明目之效,針對疳眼肝熱上擾之病機。
    • 蘆甘石(童便煅):童便製法加強收斂生肌之性,外用治目瘡,內服助消疳積化腐。
    • 海螵蛸(煅):除濕制酸,煅後斂瘡,輔助調理脾胃濕濁,間接緩解疳積上眼。
  2. 佐使藥協同:解毒活血、通竅開鬱

    • 雄黃、朱砂:解毒殺蟲,針對疳積疑似蟲積或熱毒內蘊;朱砂兼安神,防肝熱擾心。
    • 滑石:清利濕熱,導邪從小便出,疏通中焦壅滯。
    • 冰片:芳香走竅,引藥上行目竅,加強明目效果。
  3. 藥引「雞肝」之用
    雞肝以形補形,為中醫「臟器療法」典型應用,其性甘溫補肝養血,含維生素A可改善夜盲。《本草綱目》載其治小兒疳眼。以米泔水(即洗米水)煮熟,取其甘淡和中、健脾化濕之性,助藥力溫和吸收。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結合「清肝熱、消積滯、補肝虛」三法,標本兼治:

  • 治標:以石決明、冰片清肝明目;雄黃、朱砂解毒防變。
  • 治本:滑石、海螵蛸調理脾胃濕滯,雞肝補養肝血。
    全方通過內服與藥引協同,針對疳積及肝血不足所致眼疾,體現中醫「肝開竅於目」「異病同治」之理論。

傳統服藥法


石決明1兩半(煅過),蘆甘石5錢(童便煅),滑石5錢,雄黃2錢,朱砂5錢,冰片5分,海螵蛸5錢(煅,去殼)。
上為細末。
每服3-7分,用不落水雞肝,竹刀切片,上開下連,摻藥在內,將箸包好,入砂罐,米泔半碗,重湯煮熟,連湯食盡。眼盲者,服4-5肝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之功,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疳無價散,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石決明1兩半(煅過),蘆甘石5錢(童便煅),滑石5錢,雄黃2錢,朱砂5錢,冰片5分,海螵蛸5錢(煅,去殼)。 主治:小兒疳積,疳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