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疳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女性陰道分泌物過多、陰道炎等問題。其中包含的雄黃,其成分主要是砷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
雄黃在中醫中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抗毒和消腫的特性。在消疳散中,雄黃有助於清熱解毒、燥濕化痰。其特性能夠有效針對瘀血及濕熱所造成的陰道不適感,改善症狀。此外,雄黃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能幫助減少陰道內的病原微生物,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
雖然雄黃在中醫中被廣泛使用,但其含有的砷成分在現代醫學中也引起了安全性方面的討論。因此,使用含有雄黃的方劑時須謹慎,避免長期或過量使用,以免造成毒性反應。總之,消疳散中的雄黃是根據其獨特的藥理特性來選用,目的是為了提高治療效果。
消疳散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平肝: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平肝、鎮驚安神之效。消疳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常伴有肝熱、脾虛、驚風等症狀。石決明能清熱瀉火,平肝熄風,緩解小兒肝熱所致的煩躁易怒、驚恐不安等症狀。
- 化痰止咳:石決明亦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小兒疳積常伴有痰熱咳嗽,石決明能清熱化痰,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改善小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消疳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瀉: 海螵蛸性味甘鹹寒,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消疳散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症狀多為腹瀉、消化不良,海螵蛸能有效緩解腹瀉症狀,改善消化功能。
- 止嘔安胎: 海螵蛸還能止嘔安胎,對於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妊娠嘔吐,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消疳散中加入海螵蛸,也能起到一定的安胎作用,避免因脾胃虛弱而影響胎兒發育。
消疳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兒童疳積常伴有驚癇、夜啼、煩躁等症狀,硃砂能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緩解兒童的不安狀態。
-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有助於治療因熱毒積滯導致的疳積。
然而,硃砂含汞,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謹慎使用,並遵醫囑服用。
消疳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之效。消疳散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小兒疳積多因脾胃積熱、濕熱內蘊所致,滑石能清熱利濕,有助於改善疳積症狀。
- 通利二便:滑石能利水通淋,促進排泄,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同時也起到緩解便祕的作用。小兒疳積常伴有便祕,滑石能通利二便,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消疳散中包含爐甘石,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的功效。
爐甘石為礦物藥,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性寒涼,能清熱除煩,燥濕止癢,適用於因熱毒蘊積而引起的疳積、濕疹等病症。消疳散本身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其中爐甘石能夠清熱解毒,並抑制病邪的蔓延,同時還可止癢,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疳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消疳散主要用於治療「疳積眼」,此症屬中醫「小兒疳積」範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蟲積內擾,導致營養失調,氣血虧虛,進而引發眼部病變。臨床表現包括眼睛乾澀、紅腫、畏光、白膜遮蔽眼球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視力受損。
組成藥物功效與配伍邏輯
藥物組成及功效
- 薄荷1錢:辛涼解表,清利頭目,能散風熱,緩解眼部紅腫。
- 紫草1錢:清熱涼血、解毒透疹,用於熱毒蘊結引起的炎症。
- 燈草灰1錢: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傳統用於小兒疳熱。
- 冰片1錢:芳香開竅、清熱止痛,外用可緩解腫痛,改善局部微循環。
- 兒茶1錢半:收斂止血、生肌斂瘡,對於眼部白膜及潰瘍有修復作用。
- 硼砂1錢半:清熱解毒、防腐殺菌,傳統用於眼疾,促進炎症消退。
- 黃柏1錢半: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濕熱瘡瘍,抑制病原菌。
- 爐甘石1錢半:收濕斂瘡、明目退翳,常用於眼疾及皮膚濕瘡。
- 石膏1錢半: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適用於熱毒熾盛之證。
- 青黛1錢半:清熱解毒、涼血散腫,主治熱毒瘡瘍及咽喉腫痛。
- 大黃2錢:瀉下攻積、清熱瀉火,可導滯熱下行,改善疳積內熱。
- 橄欖灰8分:收斂生肌,輔助退翳明目。
- 人中白4錢:清熱降火、止血消瘀,多用於口舌生瘡及疳熱。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為主:方中薄荷、紫草、冰片、硼砂、黃柏、青黛、石膏等均具清熱解毒之效,適用於熱毒上攻所致的眼疾。
- 收斂生肌為輔:兒茶、爐甘石、橄欖灰等能收斂瘡口、修復黏膜,促進眼表組織癒合。
- 祛濕瀉熱:黃柏、大黃清泄濕熱,從脾胃入手,改善疳積內生之熱毒。
- 外治與整體調節:本方採用外用吹敷,直接作用於患處,同時配合清熱瀉火藥物,內外兼治,標本兼顧。
此方適用於熱毒蘊結、濕熱上擾所致的疳積眼病變,其作用機理在於清熱解毒、消腫退翳,促進眼表損傷修復。
傳統服藥法
薄荷1錢,紫草1錢,燈草灰1錢,冰片1錢,兒茶1錢半,硼砂1錢半,黃柏1錢半,爐甘石1錢半,石膏1錢半,青黛1錢半,大黃2錢,橄欖灰8分,人中白4錢。
上為細末,瓷器貯。
先用茶濕青布,洗去白膜,以蘆管吹藥敷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疳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苦參、兒茶、陀僧、蛤粉各等分。 主治:結毒下疳。
消疳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花椒、細辛、硼砂、枯礬、銅綠、黃連、青黛各等分。 主治:上焦濕熱,走馬牙疳。
消疳散,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人參1兩,山藥1兩,使君子(去殼)1兩,蓮肉1兩,茯苓1兩,鍋巴4兩,蝦蟆(煅)1兩,五谷蟲5錢,雞硬肝黃皮(燒灰存性)5錢。 主治:小兒五疳。
消疳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雄黃2分,石決明(煅)1錢5分,海螵蛸(煅,去殼)5分,真辰砂1分,滑石5分,爐甘石(童便泡1日1夜,燒透,以能浮水爲度)5分。 主治:疳積眼。
消疳散, 出處:《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使君子(用白者,去油),雷丸(去皮,用白者,紅者殺人勿用,以米泔水浸蒼朮少許,將雷丸同蒼朮用火煴之,用雷丸去蒼朮炒乾)各等分。 主治:小兒疳積,眼生翳膜遮睛。
消疳散, 出處:《衛生鴻寶》卷三。 組成:薄荷1錢,紫草1錢,燈草灰1錢,冰片1錢,兒茶1錢半,硼砂1錢半,黃柏1錢半,爐甘石1錢半,石膏1錢半,青黛1錢半,大黃2錢,橄欖灰8分,人中白4錢。 主治:小兒口疳發熱,走馬牙疳,及口瘡熱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