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湯
SHE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6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湯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對於神志昏迷、心脈瘀阻、氣血不通等症狀,麝香能有效地開通心竅,振奮心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神志。
二、活血止痛: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迅速地化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
因此,麝香作為麝香湯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發揮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在治療相關病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麝香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麝香湯以麝香為主,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作用,而木香則能協同麝香行氣止痛,增強其療效,對於氣滯血瘀、脘腹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燥濕化痰:木香兼具燥濕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濕邪,配合麝香的開竅功效,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痰多咳嗽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木香在麝香湯中可以起到協同麝香行氣止痛、燥濕化痰的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麝香湯中加入桃仁,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潤燥通便的功效。
- 活血化瘀: 桃仁能破血行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促進瘀血消散,配合麝香的通經活絡作用,能更有效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
- 潤燥通便: 桃仁性潤,有潤腸通便之效,有助於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便祕,配合麝香的溫通作用,能更好地促進腸胃蠕動,排解宿便。
因此,麝香湯中加入桃仁,不僅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還能輔助通便,使藥效更加全面。
麝香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藉其辛溫燥散的特性,以助麝香行氣止痛之效。
吳茱萸味辛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煦脾胃,散寒止痛,並能協同麝香疏通經絡,解除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
此外,吳茱萸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寒凝氣滯所引起的嘔吐症狀,進一步提升麝香湯整體的療效。
麝香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導致的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檳榔可幫助行氣消積,促進消化。
- 引藥入脾胃: 麝香湯中以麝香為主,氣味芳香,入心經,善於開竅醒神。檳榔辛香氣厚,能引麝香之氣下行,並將藥力導入脾胃,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脾胃氣虛、消化不良等疾病。
主治功效
麝香湯主治功效分析
麝香湯,從提供的多篇古文內容來看,其組成並非固定,但核心藥物為麝香,常與木香、桃仁、吳茱萸、檳榔等藥物配伍。該方主要針對厥心痛,以及一些氣滯、血瘀、寒凝、食積等引起的病症,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活血散結的功效。
根據古文內容,麝香湯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厥心痛:
- 《聖濟總錄》明確記載"治厥心痛。麝香湯方",並列出了其組成:麝香、木香、桃仁、吳茱萸、檳榔。
- 治療原理:厥心痛是指心痛突然發作,甚則 হাত-পা厥冷、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的一種病症,多由寒邪侵襲、氣機鬱滯、瘀血阻絡等原因引起。方中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為君藥;木香行氣止痛,調和脾胃;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吳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嘔;檳榔消積破氣,殺蟲利水。諸藥合用,共奏開竅醒神、行氣止痛、活血散結之功,適用於厥心痛之氣機鬱滯、血瘀寒凝者。
兼治多種病症,體現廣泛應用:
- 古文中記載的麝香湯,除了治療厥心痛外,還被應用於多種病症,包括:
- 積聚、症瘕:《仁齋直指方論》提到"輕者神保丸以麝香湯送下",說明麝香湯可輔助治療積聚、症瘕等病症。
- 產後諸疾:《婦人大全良方》提到"四肢浮腫,麝香湯下;...產前後痢...赤白雜者,一宜湯下。常服。溫酒、醋湯,任下,並空心、食前服。" 說明麝香湯可根據產後不同症狀進行加減運用。
- 小兒諸疾:《聖濟總錄》記載了多個含有麝香的方劑,用於治療小兒吐哯、客忤、疳氣等病症,並指出"小兒諸疾皆治"。例如,"治小兒吐哯,胸中痞滿,乳飲停積。麝香湯方"、"治小兒客忤猝痛,及氣滿常腹痛。麝香湯方"等。
- 其他:《世醫得效方》提到"平胃散加丁香、麝香為末,熱鹽湯調服。麝香湯下阿魏丸三十粒,立效",說明麝香湯可與其他方劑合用,增強療效;《本草綱目》則記載了麝香湯可治療孕婦腹內鐘鳴、腫毒等症;《奇效良方》提到"傷生果用麝香湯送下",說明麝香湯可解果物中毒。
- 古文中記載的麝香湯,除了治療厥心痛外,還被應用於多種病症,包括:
不同的配伍和用法:
- 古文中記載的麝香湯,其配伍和用法並不完全相同,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運用的原則。
- 例如,《聖濟總錄》中治療厥心痛的麝香湯,與治療小兒吐哯的麝香湯,組成完全不同。
- 此外,麝香湯的用法也有多種,如煎湯、送服藥丸、調服藥末、化服藥丸等。
總結:
麝香湯是以麝香為核心藥物,常與木香、桃仁、吳茱萸、檳榔等藥物配伍,主要針對厥心痛,以及一些氣滯、血瘀、寒凝、食積等引起的病症,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活血散結的功效。該方在古代醫籍中應用廣泛,配伍和用法靈活多變,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麝香具有興奮中樞神經、抗炎、鎮痛、改善微循環等作用,與其古籍記載的功效相符。
傳統服藥法
麝香1錢(研),五靈脂1兩(為末)。
上二味拌勻。
每服1錢匕,水酒各半盞,煎至半盞,去滓,溫分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心煩不眠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組成:麝香1錢(研),五靈脂1兩(爲末)。 主治:小兒吐逆不止。
麝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組成:麝香(研)1分,木香1分,人參1分,沉香(銼)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丁香半分。 主治:小兒吐(口見),胸中痞滿,乳飲停積。
麝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組成:半夏(湯洗10遍,生薑汁炙)1兩,黃耆1兩,甘草(炒)半兩,乾薑(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主治:小兒客忤卒痛,及氣滿常腹痛。
麝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麝香(别研,每湯成旋下)、木香1兩(銼),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35枚,吳茱萸(水浸1宿,炒乾)1兩,檳榔(煨)3枚。 主治:厥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