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鎮神鎖精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元氣,固本培元: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安神定志等功效。精氣乃人體之根本,元氣虧虛則神志不寧,易於失精。人參補益元氣,有助於固本培元,從根本上改善精關不固、神志不安等問題。
2. 補氣養血,安神定志: 人參能補氣養血,而氣血充足則能滋養心神,使心神安定。鎮神鎖精丹以補益元氣、安神定志為主,人參的補氣養血功效,有助於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鎮神鎖精丹方中包含茯神,乃因其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健腦之效。
茯神為茯苓的菌核,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其性味平和,能養心安神,寧心志,且能健脾益氣,提高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有助於穩定心神,減緩因心神不寧而導致的精關不固問題。
因此,茯神在鎮神鎖精丹方中可起到安神定志、固精止遺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心神不安、精氣外泄等問題引發的失眠、多夢、心悸、遺精等症狀。
鎮神鎖精丹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安神定志:遠志味苦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這與鎮神鎖精丹的方劑主治方向一致,即以安神定志、固腎精、補氣血為目標。
- 通竅開鬱:遠志亦有通竅開鬱之效,可疏通心竅,使心神安定。這對於因心神不寧所致的精關不固、遺精滑泄等症狀,也有助於改善。
因此,遠志的加入,不僅能直接安神定志,更能間接通過通竅開鬱,增強鎮神鎖精丹的整體療效。
鎮神鎖精丹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滋陰補腎的功效。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滋陰潤燥的功效。其性平和,不燥不寒,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同時亦能滋養腎陰,緩解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問題。
因此,柏子仁作為鎮神鎖精丹的組成部分,能夠協同其他藥物,達到寧心安神、固腎止遺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心腎不交、神志不安、遺精滑精等症狀的目的。
鎮神鎖精丹方劑中加入酸棗仁,是基於其安神寧心、養血斂汗、補肝寧神的功效。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經。其含有豐富的皁苷、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能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盜汗虛汗等症狀。
對於鎮神鎖精丹而言,酸棗仁有助於安神定志,改善因心神不寧所導致的精關不固、遺精滑泄等問題,進而達到鎖精固腎、滋補肝腎的功效。
鎮神鎖精丹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開竅醒神: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作用。對於精神不振、心神不寧、健忘失眠等症狀,能起到改善作用,幫助鎮定心神,提高睡眠品質。
- 固腎澀精:石菖蒲同時具有固腎澀精的作用,可治療腎虛遺精、滑精等問題。對於因腎氣不足而導致的精關不固、夜尿頻多等症狀,能起到固腎補精、固澀止遺的功效。
因此,石菖蒲在鎮神鎖精丹方劑中,可起到鎮定心神、固腎澀精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鎮神鎖精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作用在於安神鎮靜與強健身體。其中,龍骨的使用是有其深刻的藥理意義和中醫理論基礎。
首先,龍骨是由一些恐龍化石經長時間的風化、浸蝕所形成的,其性質溫和,味鹹,具有鎮靜安神的特點。中醫認為,龍骨能夠平肝潛陽,主治因肝陽上亢而引起的心煩失眠等症狀。當神志不寧時,龍骨能幫助人心神安寧,達到鎮靜的效果。
其次,龍骨亦被認為具有固攝精氣的功能,對於因腎虛而導致的遺精、早泄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這與鎮神鎖精丹的功效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達到鎮守心神、維持精氣的平衡。
因此,龍骨的成分在鎮神鎖精丹中,既能安定心神,又能保護精氣,實現方劑的整體療效。
鎮神鎖精丹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安神定志: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因肝陽上亢、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牡蠣能有效鎮靜心神,改善睡眠。
- 固腎縮尿,止遺滑精:牡蠣能固腎縮尿,對於腎氣不足、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此外,牡蠣還有滋陰補腎的功效,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因此,鎮神鎖精丹中加入牡蠣,不僅能安神定志,還能固腎縮尿,達到滋陰補腎、鎮心安神的作用,有效緩解因肝腎不足所致的失眠、遺精等症狀。
鎮神鎖精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心神不寧、陰虛潮熱等引起的失眠、多夢以及早洩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硃砂,硃砂的主要成分是汞,古代中醫認為它具有重鎮安神的作用。
硃砂性寒,味甘,而能入心、肝經。它能夠清心除煩,安神定志,對於因精神過度緊張或焦慮引起的失眠有良好的療效。此外,硃砂也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有助於平衡人體的陰陽。中醫理論認為,心神不寧與腎精不足密切相關,硃砂的使用可以協助穩定心神,並在一定程度上鎖住精氣,達到治療效果。
不過,硃砂含有的汞成分在現代醫學中被視為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臨牀使用中需謹慎,並遵從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鎮神鎖精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鎮神鎖精丹」主治「神不守捨,從欲而動,晝有所感,夜夢随之,心不攝念,腎不攝精,久而不己,遂成虛損。」此段文字描述患者因心神失守、腎精不固所致的一系列症狀:
- 心神不寧:白天易受外界影響而心念浮動,夜間多夢(尤與情慾相關),顯示心神無法安定。
- 腎精不固:因心腎不交,腎失封藏,導致遺精、滑泄等精關不固之症。
- 長期虛損:若未及時調理,可能進一步導致氣血虧虛、陰陽失衡。
此方之命名「鎮神鎖精」,即點明其雙重作用:安定心神(鎮神)、固攝腎精(鎖精),適用於思慮過度、情志不遂或房勞傷腎引起的心腎兩虛證。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劑量特點
主藥結構:
- 安神定志:人參(1兩)、茯神(1兩)、遠志(1兩)、柏子仁(1兩)、酸棗仁(1兩)、石菖蒲(1兩)。
- 固精澀遺:白龍骨(煅,2兩5錢)、牡蠣(煅,2兩5錢)。
- 重鎮安神:辰砂(水飛,5錢,留1錢為衣)。
劑量側重:
- 龍骨、牡蠣用量最大(2.5兩),突出「固攝」為核心;
- 辰砂僅少量為衣,取其質重鎮心,兼作丸藥外衣。
2. 組方邏輯解析
(1) 補益心神,安定魂魄
- 人參大補元氣,茯神寧心,共為君藥,益氣以養神。
- 遠志通腎氣上達於心,石菖蒲開竅化痰,二者搭配交通心腎。
- 柏子仁、酸棗仁養心肝之血,酸棗仁兼能斂汗,針對虛煩不眠。
(2) 固攝精關,鎮靜浮陽
- 龍骨、牡蠣煅用,收澀力強,直入腎經以「鎖精」,兼能潛陽,防虛火上擾。
- 辰砂質重鎮驚,清心火而防心神外越,外衣增強藥效導向。
(3) 丸劑與服法設計
- 煉蜜為丸(彈子大),緩和作用,適合長期虛損調理。
- 棗湯送服,借大棗補脾養血,助藥力上歸於心。
3. 治療原理
本方以「心腎同治」為核心:
- 從心論治:通過補氣養血、化痰開竅,使心神得安,減少妄念。
- 從腎論治:重用龍骨、牡蠣固精,防止腎精外泄,截斷「夜夢隨之」之病機。
- 標本兼顧:辰砂短時鎮靜治標,人參、茯神等長期調養治本。
三、總結
「鎮神鎖精丹」為典型的心腎兩調方,針對「神馳精泄」之證,透過補養與固澀並行,達到「精神內守」的治療目標。其組方體現古代醫家對情志致病與生理功能交互影響的深刻理解,尤其適用心神浮越、腎關不固的虛性病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茯神1兩,遠志(甘草水煮,去心)1兩,柏子仁1兩,酸棗仁(去殼)1兩,石菖蒲1兩,白龍骨(煅)2兩5錢,牡蠣(煅)2兩5錢,辰砂(水飛,留1錢為衣)5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1丸,棗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鎮神鎖精丹具有安神定志、固精益腎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鎮神鎖精丹, 出處:《廣嗣紀要》卷二。 組成:人參1兩,茯神1兩,遠志(甘草水煮,去心)1兩,柏子仁1兩,酸棗仁(去殼)1兩,石菖蒲1兩,白龍骨(煅)2兩5錢,牡蠣(煅)2兩5錢,辰砂(水飛,留1錢爲衣)5錢。 主治:神不守捨,從欲而動,晝有所感,夜夢隨之,心不攝念,腎不攝精,久而不己,遂成虛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