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午丹

醜午丹

CHOU WU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17%
脾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醜午丹」方劑中包含「馬藺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馬藺子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癰腫、瘡瘍、濕疹等。此功效與醜午丹的整體功效相符,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
  2. 利濕通淋: 馬藺子亦具利濕通淋之效,可治療小便不利、尿道感染等症。醜午丹中可能也包含利濕通淋的藥材,加入馬藺子可加強此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而言之,馬藺子在醜午丹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醜午丹方劑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牛黃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醜午丹多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而牛黃可以清熱瀉火,解毒開竅,有助於改善患者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2. 化瘀止痛:牛黃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醜午丹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藥,與牛黃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因熱毒瘀阻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醜午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痔瘡、痔漏」,古代醫家認為其功效在於「止膿收口」,適用於痔瘡潰瘍、分泌物較多或久不收口者。痔瘡在傳統中醫辨證中多與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相關,發作時局部腫痛、出血甚至化膿,而痔漏則為痔瘡久治不癒形成的瘻管。此方通過內服梨與藥物結合的方式,緩解局部炎症並促進傷口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要藥味分析

    • 馬藺子(炒,研細)
      性味甘平,傳統用於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本草綱目》載其能「治疝痛、痔瘡」,炒後減少寒性,增強收斂之效,對痔瘡出血或滲液有止膿作用。現代研究顯示其可能含抗炎成分,能減輕黏膜充血。
    • 牛黃
      性涼味苦,具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效。此方用量極輕(3釐),主要借其涼散之力,輔助馬藺子清解局部熱毒,抑制化膿。
  2. 劑型設計與輔助藥味

    • 梨(飯鍋燉熟)
      梨性涼味甘,生用可清熱生津,燉熟後轉為潤燥緩和之性。此方以梨為容器,一方面取其潤腸通便之效(減輕排便對痔瘡的刺激),另一方面藉其滋陰潤燥的特性,緩和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過度收澀。
    • 白蜜
      甘平質潤,能補中潤燥、解毒止痛。加入蜜能調和藥味,同時增強潤腸與緩解局部炎症的作用,符合「甘以緩之」的治療思路。

三、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以「清熱收斂」為主軸:

  • 馬藺子針對濕熱下注之病機,直接收斂瘡口;
  • 牛黃輔助清解熱毒,防止化膿惡化;
  • 梨與白蜜則調和藥性,從內潤燥通便,減少排便時對痔瘡的機械刺激。
    全方通過「內外兼顧」的方式,既清局部濕熱,又調整腸道功能,間接減輕痔瘡症狀。

四、可能的治療機轉
從傳統理論推測:

  1. 局部消炎:馬藺子的收斂性可能減少瘡面滲液,牛黃抑制熱毒壅滯。
  2. 腸道調節:梨與蜂蜜潤腸,改善便秘(痔瘡常見誘因),降低腹壓對直腸的影響。
  3. 整體協同:燉梨的烹製法使藥性溫和,便於長期服用以緩圖療效,適合慢性痔漏的調理。

總結
「醜午丹」體現了古代「藥食同源」的應用思維,結合清熱收斂與潤腸通便,針對痔瘡濕熱瘀滯的基礎病機。其劑型設計(梨燉藥)與配伍輕靈(主藥僅兩味),反映對局部症狀與全身調理並重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馬藺子3錢(炒,研細),牛黃3釐。
止膿收口。
梨1個(去皮),上剜1孔,去心,將藥裝入梨內,仍以蓋蓋之,竹籤扦好,飯鍋內燉熟,不可入水。
服時入白蜜7-8錢,捶爛食之,日吃1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醜午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三。 組成:馬藺子3錢(炒,研細),牛黃3厘。 主治:止膿收口。主治:痔瘡、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