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沒藥散

麝香沒藥散

SHE XIANG MEI Y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腎經 17%
心經 17%
脾經 16%
肺經 8%
大腸經 5%
胃經 5%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沒藥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 開竅通絡、活血止痛 的藥理作用。

麝香 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其特殊的香味可直達腦神經,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同時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效果。

在麝香沒藥散中,麝香的加入可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增強藥效,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麝香沒藥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與麝香搭配,可加速血液循環,減輕疼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2. 消腫生肌: 沒藥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具有消腫生肌的作用。與麝香的活血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傷口癒合,改善創傷性炎症。

麝香沒藥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精妙,旨在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其中,龜板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性味甘、咸,寒,歸肝、腎經。根據中醫理論,龜板能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帶,對治療熱病傷陰、虛風內動、腰膝酸軟等症具有顯著療效。在麝香沒藥散中,龜板主要發揮其滋陰清熱之功,與其他活血行氣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此外,龜板還能增強藥物的滲透力,使藥效更深入,從而提高整體療效。總體而言,龜板在麝香沒藥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理念。

麝香沒藥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麝香、沒藥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牡丹皮加入後,可以增強其清熱涼血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2. 緩解熱毒瘀阻: 麝香沒藥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熱毒熾盛等症狀。牡丹皮清熱涼血,可以緩解熱毒熾盛所導致的疼痛、紅腫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麝香沒藥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調經的功效。方中麝香、沒藥等藥物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造成一定的刺激,白芍能緩解這些藥物對人體的刺激,減輕疼痛,並協調氣血,使藥效更為平和。
  2. 補益氣血,促進傷口癒合: 白芍具有養血補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氣運行,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腫痛,白芍能補益氣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麝香沒藥散中包含骨碎補,主要原因有二:

  1. 補益筋骨,止痛消腫: 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強筋、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其能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與方中麝香、沒藥等藥物共同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增強藥效。
  2. 協調藥性,相輔相成: 骨碎補的補益之性,可緩解麝香、沒藥等藥物可能帶來的燥烈之性,使其藥力平和,更易於被身體吸收,提高療效。同時,骨碎補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更好地發揮藥效。

麝香沒藥散中包含枳殼,其原因主要為: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之功效。方中麝香、沒藥等藥物皆具行氣止痛作用,枳殼加入可增強理氣消積的效果,有助於疏通氣血,緩解疼痛。
  2.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因氣機不暢、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具有改善作用。此方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患者常伴有嘔吐症狀,枳殼可有效緩解。

麝香沒藥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
  2.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 當歸能補血養血,調和氣血,有助於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同時,當歸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發揮其止痛功效。

麝香沒藥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其中,甜瓜子(甜瓜種子)的加入,具有其獨特的藥理意義。根據中醫理論,甜瓜子性味甘、寒,入肺、胃經,能清熱利濕、潤肺止渴。在麝香沒藥散中,甜瓜子的作用不僅限於其本身特性,更在於與其他成分的協同效應。麝香、沒藥等成分多具溫熱性質,善於活血化瘀,但可能引起體內燥熱;甜瓜子的清涼性質恰好能調和方中藥物的溫燥之性,防止過度使用導致上火,同時增強整體方劑的平和度,使藥效更加全面且持久。此外,甜瓜子還可輔助改善由瘀血所引發的局部腫脹,促進傷口愈合,確保方劑在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時達到最佳療效。

麝香沒藥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其配方精妙,內含多種珍稀草藥與動物藥材,其中虎骨的使用,源於古醫學對於虎力壯骨、強筋健骨的認識。據《本草綱目》記載,虎骨性味甘鹹,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祛風濕、活血通絡之效。在麝香沒藥散中,虎骨與麝香、沒藥等其他成分協同作用,可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能。然而,現代保護野生動物意識提升,虎骨已被嚴格管制,臨床已不再使用真虎骨,多轉而採用替代品如狗骨或人工合成材料,以符合保育原則並確保療效。

麝香沒藥散中含有「自然銅」,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自然銅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止痛消腫: 自然銅能涼血解毒,對於外傷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也能起到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

因此,麝香沒藥散中加入自然銅,旨在增強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更全面地治療跌打損傷等外傷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麝香沒藥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婦人血風毒氣攻註遊走,肢體疼痛」,屬中醫「血風」範疇。其病機為風邪挾血分毒氣流竄經絡,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則痛。臨床特徵爲疼痛遊走不定,可能伴隨腫脹、麻木,或因風邪善行數變而反覆發作。傳統認為婦人經產後易氣血失調,風邪易乘虛內侵,故本方針對此類病證設計。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通絡,驅風止痛

  • 麝香:辛溫走竄,通行十二經,開竅散瘀,引藥透達病所。
  • 沒藥、麒麟竭:散瘀定痛,協同麝香增強活血效力,針對「毒氣攻註」之瘀滯。
  • 豆淋酒:以酒行藥勢,助藥力速達肢節,兼散風邪。

2. 強筋壯骨,續傷接損

  • 虎骨、敗龜: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治「肢體疼痛」之本(虎骨祛風定痛,龜板滋陰潛陽)。
  • 骨碎補、自然銅:續筋接骨,適用於久病入絡或陳舊損傷,符合「遊走疼痛」可能伴隨的筋骨不利。

3. 調和氣血,涼血消瘀

  • 牡丹皮、芍藥:清血分鬱熱,防風邪化熱傷陰,亦能柔肝止痛。
  • 當歸:養血活血,使祛瘀不傷正,切合婦人體質。
  • 枳殼、甜瓜子:理氣寬中,助血行暢通,甜瓜子另具散結消腫之效。

全方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麝香、沒藥辛香走竄(動),配龜板、當歸滋養固本(靜)。
  • 標本兼治:虎骨、骨碎補補肝腎(本),牡丹皮、枳殼行氣血(標)。
  • 層次分明:先以麝香開絡導滯,繼以沒藥、血竭化瘀,佐自然銅、甜瓜子修復損傷,終用當歸、芍藥調和營血,構成「通-化-補-調」的治療鏈。

此方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藉由活血祛風、強壯筋骨雙重作用,針對血風毒氣所致的複雜痛證。

傳統服藥法


麝香(別研)1分,沒藥(別研)半兩,敗龜(酒炙)2兩,牡丹皮1兩,芍藥1兩,骨碎補(去毛)1兩,麒麟竭(研)半兩,枳殼(湯浸去瓤,焙)半兩,當歸(切,焙)1兩,甜瓜子(炒)1兩,虎骨(酒炙)2兩,自然銅(煅,醋淬7遍)半兩。
上藥除麝香,沒藥外,為散和勻。
每服1錢匕,豆淋酒調下,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沒藥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麝香(别研)1分,沒藥(别研)半兩,敗龜(酒炙)2兩,牡丹皮1兩,芍藥1兩,骨碎補(去毛)1兩,麒麟竭(研)半兩,枳殼(湯浸去瓤,焙)半兩,當歸(切,焙)1兩,甜瓜子(炒)1兩,虎骨(酒炙)2兩,自然銅(煅,醋淬7遍)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毒氣攻註遊走,肢體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