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物滅瘢膏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消散瘀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解痙攣的作用。瘢痕的形成往往伴隨着局部組織損傷和血液瘀滯,白芍能養血活血,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修復損傷組織,減輕瘢痕增生。
- 潤燥生津,滋養肌膚:白芍兼具潤燥生津之效,能滋養肌膚,改善瘢痕乾燥、粗糙等問題,使肌膚更加光滑細嫩。
因此,白芍在六物滅瘢膏中發揮着養血柔肝、消散瘀血、潤燥生津的功效,對於改善瘢痕狀況起到重要作用。
六物滅瘢膏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炎止痛:白蘞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減輕瘢痕組織的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白蘞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瘢痕組織的供血狀況,有助於軟化瘢痕,減少其增生。
因此,白蘞的加入有助於六物滅瘢膏消炎止痛、活血化瘀,達到去除瘢痕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六物滅瘢膏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瘢痕」,即皮膚創傷癒合後殘留的疤痕組織。古代醫家認為,瘢痕多因「氣血不和,瘀滯留結」所致,故以「白色藥群」為主,取其「色白入肺、走皮」之性,配合活血散結、潤燥生肌之法,達到淡化瘢痕、平整肌膚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衣中白色
古指衣物久置後內層沉積的白色垢屑(或解為「雲母」之類礦物),質地輕浮,具吸附性。中醫取其「潔白祛濁」之意,或能吸附皮膚表面濁質,輔助其他藥物滲透。
2. 雞屎白、鷹糞白
二味均為動物排泄物經風化後的白色部分(「白」者取其輕清上行),傳統認為其性「微寒」,能散血結、消積滯。《本草綱目》載雞屎白可「滅瘢痕」,鷹糞白(如《千金方》所用)可「去面皯瘢」。現代推測其含酶類或礦物質,或能軟化角質、促進代謝。
3. 芍藥
此處應為「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功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肝主藏血,血足則皮膚得潤,瘢痕局部之氣血淤滯得以調和。其芍藥苷成分亦有抗炎、改善微循環作用。
4. 白蘞
苦辛微寒,清熱解毒、散結生肌。《本經》稱其「主癰腫疽瘡,散結氣」。其所含多酚類物質能抑制纖維過度增生,對瘢痕組織可能具軟化作用。
5. 白蜂
可能指「白蜂蠟」或「白蜂蜜」。蜂蠿性黏滯,可賦形並形成保護膜;若為蜂蜜,則滋潤養膚、促進組織修復。「白」者更強調其色應於肺衛,助藥性達表。
6. 乳汁(調和劑)
古人多用「人乳汁」,富含營養與生長因子,能潤澤皮膚、促進細胞新生。《名醫別錄》謂其「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取其滋養與載藥透皮之效。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色白歸經:全方除芍藥外皆為白色,符合中醫「白入肺」理論(肺主皮毛),集中藥力於皮膚表層。
- 活血與散結並行:雞屎白、鷹糞白散瘀;白芍調血;白蘞散結,共解瘢痕之「瘀滯」本質。
- 潤燥相濟:乳汁、白蜂蠟(或蜜)潤澤乾枯瘢痕;衣中白色吸附濁質,保持局部清潔。
- 劑型設計:外用膏劑直接作用患處,頻繁塗抹(日3次)以持續刺激代謝,符合古代「緩消緩散」的瘢痕治療思想。
此方體現了古代「以濁攻濁」(動物穢物治皮膚積滯)、「以色治色」(白藥褪瘢)的用藥思維,結合潤養與活血,形成獨特的瘢痕外治體系。
傳統服藥法
衣中白色、雞屎白、鷹糞白、芍藥、白蘞、白蜂等分。
上為末,以乳汁和。
塗瘢上,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六物滅瘢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衣中白色、雞屎白、鷹糞白、芍藥、白蘞、白蜂等分。 主治:瘢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