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蘅湯

杜蘅湯

DU HENG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肺經 22%
心經 22%
脾經 16%
胃經 16%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杜蘅湯方中加入松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松蘿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杜蘅湯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松蘿可以輔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利濕通絡:松蘿還具有利濕通絡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濕熱,疏通經絡。杜蘅湯中常加入其他利濕通絡的藥物,如茯苓、澤瀉等,松蘿可以增強其利濕通絡的效果,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

杜蘅湯中加入瓜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瓜蒂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之功效。杜蘅湯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黃稠等症,瓜蒂的加入可加強清熱化痰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2. 利尿消腫: 瓜蒂亦有清熱利濕、消腫排膿的作用。對於因肺熱導致的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伴有水腫等症狀,瓜蒂可幫助利尿排泄,消解水腫,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治病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杜蘅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胸中多痰,頭痛不欲食,及飲酒則瘀阻痰」,核心病機為「痰濁壅滯」。痰阻胸膈則氣機不暢,故見胸悶、食欲不振;痰濁上擾清竅則頭痛;酒性濕熱,易助痰濕瘀滯,加重痰飲內停。此方以化痰、湧吐、開泄為法,針對痰濕實邪壅盛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杜蘅(馬兜鈴科)

    • 辛香行散,傳統用於「行氣化痰、開竅止痛」,能宣通胸膈氣滯,化解痰濁黏結。其性升散,助痰濕外透,緩解頭痛、胸悶。
  2. 松蘿(地衣類)

    • 苦甘性平,具「化痰止咳、利水通絡」之效。與杜蘅協同增強化痰力,針對痰飲停聚胸中,兼能通絡以助氣血運行。
  3. 瓜蒂(苦寒湧吐藥)

    • 為方中關鍵,用量30枚(約6~9克),主「催吐痰涎宿食」。通過刺激胃脘,引發嘔吐,直接清除胸膈痰濕瘀阻,符合《內經》「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法,從上焦傾瀉實邪。

配伍特點與原理

  • 酒漬增強藥勢:以酒浸泡(1升2合,約240毫升),借酒性辛溫走竄,助藥力上行,加強化痰開壅、宣通氣血之效。酒亦能溶解藥物活性成分,提高湧吐作用。
  • 湧吐與化痰並行:瓜蒂急攻湧吐以治標,杜蘅、松蘿化痰行氣以調本,標本兼顧。吐後痰濁得去,氣機得暢,則頭痛、納呆自解。

總結
此方為「痰實壅盛」之證而設,通過湧吐(瓜蒂)與化痰(杜蘅、松蘿)結合,以峻烈之法祛除實邪,體現中醫「祛邪以安正」的治療思路,適用於體質壯實、痰濕停聚較甚者。

傳統服藥法


杜蘅3兩,松蘿3兩,瓜蒂30枚。
上藥以酒1升2合,漬再宿,去滓,每次溫服5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神經性厭食症高血脂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食慾不振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杜蘅湯, 出處:《肘後方》卷四。 組成:杜蘅3兩,松蘿3兩,瓜蒂30枚。 主治:胸中多痰,頭痛不欲食,及飲酒則瘀阻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