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瓜蒂湯

一物瓜蒂湯

YI WU GUA D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卷上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物瓜蒂湯」中使用「瓜蒂」,主要是因為瓜蒂具有以下藥性:

  1. 清熱解毒: 瓜蒂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功效。因此,在一些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嗽、哮喘等症狀中,常被用於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2. 化痰止咳: 瓜蒂能化痰止咳,對於痰多、咳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一物瓜蒂湯」中使用「瓜蒂」,正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藥性,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物瓜蒂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金匱要略》,專治「太陽中暍」,即暑熱季節因貪涼飲冷或接觸冷水,致水濕鬱於肌表之證。其主證特徵為:

  1. 身熱體疼:暑邪鬱表,氣機不暢,故發熱伴周身困重疼痛。
  2. 脈微弱:暑熱耗氣,水濕阻遏營衛,脈道不充,故見虛弱之象。
  3. 浮腫:水濕停滯皮中,泛溢肌膚,可見頭面四肢浮腫。

此證成因於「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乃外受暑熱、內夾水濕,表裡氣機壅滯所致。瓜蒂單用,取其「吐法」開泄腠理,驅水濕外越,使邪有出路。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簡力專,直攻病所

    • 瓜蒂(苦寒有毒):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蒂,傳統用為催吐要藥。其性升浮,能「引去胸中寒邪,發越膈上水氣」(《本草綱目》)。透過催吐,迫邪從上而解,間接開通毛竅,使皮中水濕隨氣機宣洩而散。
    • 用量與煎法:20枚瓜蒂煮汁頓服,集中藥力速效攻邪,符合「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素問》)的治療原則。
  2. 作用機理推論

    • 開鬼門與去菀陳莝並行:暑濕鬱表,非汗法能盡除。瓜蒂吐法雖不直接發汗,但通過刺激嘔吐反應,可激發全身氣血上逆,間接宣通腠理,促使水濕從表而散。此猶如「提壺揭蓋」,上焦得通,則下焦水濕自化。
    • 調節氣機升降:吐法打破氣機壅滯狀態,恢復肺之宣降功能。肺主皮毛,氣化則濕化,故身疼、浮腫得緩。
  3. 與現代機理的對應

    • 瓜蒂含葫蘆素類成分,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嘔吐,同時可能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影響微循環與體液代謝,緩解組織水腫。
    • 「脈微弱」之改善,或因吐後鬱熱隨吐外泄,氣血運行恢復通暢所致。

方劑應用邏輯總結
此方體現張仲景「因勢利導」的治法思想:

  • 病位:邪鬱肌表與上焦,非在裡腑實。
  • 治法:避開汗下二法,改以吐法開泄,契合「輕可去實」之理。
  • 配伍哲學:單味成方,取其藥性峻猛而定向明確,尤適用於急證實邪尚未內陷者。

此證若誤用汗法則傷陽,誤用下法則引邪入裡,唯吐法能徑去其邪,故曰「一呷而愈」。

傳統服藥法


瓜蒂20個(一本雲20個)。上銼。
以水1升,煮取5合,去滓頓服。
"1.太陽中暍《傷寒九十論》:毗陵一時宮得病,身疼痛,發熱,體重,其脈虛弱。人多作風濕,或作熱病,則又疑其脈虛弱不敢汗也,已數日矣。予診視之,曰中暍證也,仲景雲:太陽中暍者,身熱體疼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物瓜蒂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瓜蒂2-7個(一本雲20個)。 主治: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身面四肢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