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涎散

通涎散

TONG X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翼》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涎散方劑中包含瓜蒂,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利咽: 瓜蒂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之效。對於因熱毒壅盛,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痰涎粘稠者,瓜蒂能清熱瀉火,消炎解毒,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咽喉不適。

二、化痰止咳: 瓜蒂還具有化痰止咳之效。對於因痰熱阻肺,導致咳嗽痰多、氣喘者,瓜蒂能清熱化痰,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緩解咳嗽症狀。

因此,通涎散方劑中加入瓜蒂,可以有效地清熱利咽、化痰止咳,改善因熱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多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涎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忽思癲狂不止,或風涎暴作,氣塞倒仆」,屬中醫「痰涎壅盛」之證。癲狂多因痰迷心竅、風痰上擾所致;「風涎暴作」則指痰濕隨肝風上衝,阻塞氣機,使人突然昏仆、氣閉不通。此方以「通涎」為名,意在湧吐痰涎,開竅醒神,使壅塞之邪從上而解。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瓜蒂(5錢):

    • 性味苦寒,有毒,歸胃經,為傳統「湧吐藥」之首選。
    • 通過刺激咽喉及胃黏膜,引發嘔吐,直接驅除停滯於胸膈、咽喉之痰涎,符合「其高者因而越之」(《內經》)的治療原則。
    • 痰涎既去,則心竅得開,風痰上攻之勢緩解,狂躁、昏仆等症自平。
  2. 輔助用法

    • 井花水調服:井花水性甘寒,能清熱助藥力上浮,加強瓜蒂催吐作用。
    • 砂糖誘吐:若涎未出,含砂糖意在利用其甘緩之性暫緩藥性,待吞咽後與瓜蒂相激,進一步刺激嘔吐反射,確保痰涎排出。

三、方劑核心機理

此方以「吐法」為核心,針對痰涎壅滯的急症:

  • 痰去神自清:癲狂因痰迷,吐涎則心竅通,神志復常。
  • 風痰並治:風動挾痰上擾,湧吐後氣機下降,風息痰消,倒仆自止。
  • 急症速效:吐法直折病勢,適用於痰壅氣閉之實證,但須中病即止,避免過傷胃氣。

四、總結

通涎散為古代急救痰涎壅盛之簡效方,其組方簡峻,重在因勢利導,通過嘔吐排除病理產物,適用於體實邪盛者,體現中醫「祛邪以安正」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瓜蒂5錢。
上為末。
每服1錢,井花水調下。涎出即愈;如未出,含砂糖1塊,下嚥即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通涎散, 出處:《金匱翼》卷四。 組成:瓜蒂5錢。 主治:忽思癲狂不止,或風涎暴作,氣塞倒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