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鮮飲中包含白茅根,主要基於其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涼血止血的功效。二鮮飲多用於治療熱症引起的發熱、口渴、尿赤、血熱妄行等症狀。白茅根的清熱利尿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熱毒,涼血止血功效則可以緩解血熱引起的出血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療效。
二鮮飲中加入蓮藕,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夏季炎熱,容易口渴、煩躁,蓮藕可清熱降火,緩解暑熱症狀,補充水分,使人神清氣爽。
- 健脾開胃,益血養顏: 蓮藕富含維生素C、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等營養元素,具有健脾開胃、益血養顏的功效。二鮮飲中加入蓮藕,可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精神飽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二鮮飲主治「虛勞證,痰中帶血」,此證多因陰虛內熱、虛火灼傷肺絡,或脾虛不攝血所致。古代醫家張錫純記載其用於治療吐血證,且患者脈象「滑數,搖搖有動象,按之不實」,反映陰血虧虛兼有虛熱,血不歸經而外溢。此方以甘寒涼潤之品為核心,既能清熱止血,又可滋養陰液,符合虛勞失血「清補並行」之治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鮮茅根(減半用於便溏)
- 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傳統用於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 其「涼而能透」的特性,可解血分之熱而不留瘀,尤善止上部出血(如吐血、衄血)。茅根質輕上行,配伍鮮藕則升降相因,調和氣血。
- 若便溏(脾虛滑泄),減量以防寒涼傷中,佐山藥固護脾胃。
鮮藕(切片)
- 性味甘寒,歸心、脾、胃經,具清热生津、散瘀止血之效。
- 生用涼血止血,熟用偏補益,此方生用取其「止血不留瘀」之功。藕節亦能收澀止血,與茅根協同清熱寧絡。
- 藕汁甘潤,可滋陰潤燥,緩解虛勞陰虧之燥熱。
生山藥(便溏時加用)
- 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能補脾胃、益肺腎。
- 加入山藥細末,一則固攝腸道以止滑泄,二則補土生金,助肺統血;其黏潤之性可緩和茅根、鮮藕的寒涼,使藥力溫和持久。
方劑配伍邏輯
- 清熱與滋陰並行:茅根清血分熱,鮮藕滋陰斂血,二者甘寒不峻,適合虛勞夾熱之體。
- 止血兼顧生機:鮮藕散瘀,防血止留滯;茅根利尿,導熱下行,使血止而不窒塞。
- 動靜相濟:茅根輕清流動,山藥沉靜固澀(用於便溏時),調節氣機升降,使血歸經。
- 藥汁作茶湯:頻服少量,取「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意,避免頓服傷胃,亦能持續濡養。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針對「陰虛血熱、氣不攝血」之機理,通過甘寒養陰、涼血止血,使浮越之虛火得清,離經之血得止。張錫純案例中「藥力若以手按心」之述,隱喻其能安定心神、斂降虛陽,反映甘寒配伍對氣血浮動的鎮攝作用。全方簡潔輕靈,契合虛勞失血「忌剛用柔」之法,為食療與藥療結合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鮮茅根4兩(切碎),鮮藕4兩(切片)。
若大便滑者,茅根宜減半。再用生山藥細末兩許,調入藥汁中,煮作茶湯服之。
煮汁常常飲之。旬日中自愈。
血證:堂兄某,年五旬,得吐血證,延醫治療不效。脈象滑數,搖搖有動象,按之不實,時愚在少年,不敢輕於疏方,因擬此便方,煎湯兩大碗,徐徐當茶溫飲之,當日即見愈,五六日後病遂脫然。自言未飲此湯時,心若虛懸無著,既飲後,覺藥力所至,若以手按心,使復其位,此其所以愈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鮮飲,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鮮茅根4兩(切碎),鮮藕4兩(切片)。 主治:虛勞證,痰中帶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