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湯

BAI B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6%
心經 19%
脾經 18%
胃經 18%
肺經 3%
大腸經 1%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腎經 0%
膽經 0%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百病湯:中醫方劑中的神奇存在

中藥方劑「百病湯」主要由黃耆、黃芩、鈎藤、蚱蟬、甘草、蛇蛻、牛黃組成,具有小兒驚癇脹滿,掣縮嘔吐,煩悶等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平肝息風可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驚癇抽搐、妊娠子癇,清熱瀉火可治熱病、潰瘍、喉嚨痛、牙痛等病症。
  • **蚱蟬:**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息風止痙、清熱明目、鎮靜安神、利尿通淋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蛇蛻:**性味甘、寒,歸肝、腎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明目、鎮靜安神、利尿通淋等功效。
  • **牛黃:**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百病湯」具有小兒驚癇脹滿,掣縮嘔吐,煩悶等功效,由黃耆、黃芩、鈎藤、蚱蟬、甘草、蛇蛻、牛黃組成,具有補氣、清熱、息風、鎮靜等功效,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小兒驚癇、癲癇、熱病、潰瘍、喉嚨痛、牙痛等病症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分,黃芩1分,鈎藤1分,蚱蟬3分(炙),甘草2分(炙),蛇蛻皮1寸(炙),牛黃3銖。
以水1升半,煮取6合,百日兒服半合,2歲服3合。取利為度,有汗則以粉撲之。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黃芩、鈎藤、蚱蟬、甘草、蛇蛻、牛黃等均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平肝息風的功效,其中黃耆、黃芩、鈎藤、蚱蟬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甘草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蛇蛻具有平肝息風的作用,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本方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平肝息風之功,可有效治療小兒驚癇脹滿,掣縮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百病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八。 組成:黃耆1分,黃芩1分,鉤藤1分,蚱蟬3分(炙),甘草2分(炙),蛇蛻皮1寸(炙),牛黃3铢。 主治:小兒驚癇脹滿,掣縮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