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療兒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孩童體質較弱,易受外邪侵襲,而人參可增強其正氣,提高抵抗力,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二、 健脾益智: 人參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使孩子食慾增進,營養充足,同時也有助於腦部發育,提升智力。
因此,療兒散中加入人參,旨在補氣益血、健脾益智,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療兒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之效。對於兒童因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面色蒼白、頭昏眼花、四肢乏力、食慾不振等,當歸可起到滋養氣血、改善症狀的作用。
- 調和脾胃: 當歸不僅能補血,還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兒童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療兒散中加入當歸,旨在通過補血養血、調和脾胃,改善兒童體質,增強抵抗力。
療兒散中使用川牛膝,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對於小兒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發熱、咳嗽、腹痛等症狀,川牛膝能有效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病邪排出。
- 利水消腫: 川牛膝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小兒因水濕停滯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
療兒散中含有鬼臼,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鬼臼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對治療兒童常見的熱毒蘊積、發熱、口瘡、咽喉腫痛、腹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鬼臼中含有鬼臼毒素,具有抗腫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然而,鬼臼毒素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療兒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小兒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所致的病症,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乳香亦有行氣止痛之功,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對於小兒因消化不良、積食等引起的腹痛,乳香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緩解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療兒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傅青主女科》,主治「子死腹中」,即胎兒死於母腹而無法娩出。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產婦氣血虛弱,無力推動死胎排出,或因瘀血阻滯胞宮,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療兒散以大補氣血為主,佐以活血下行之品,既能扶正益元,又能促死胎排出。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 人參(1兩):大補元氣,助產婦正氣恢復,為方中君藥。氣足則能推動血行,間接促進胞宮收縮。
- 當歸(2兩,酒洗):酒製加強活血之力,養血調經,與人參共奏氣血雙補之效,為臣藥。
- 川牛膝(5錢):性善下行,引血下行至胞宮,並助死胎排出,具「引經報使」作用。
- 鬼臼(3錢,研,水飛):有毒,但能破血逐瘀、散結消癥,古代用於死胎、瘀血停滯之證,為佐藥。
- 乳香(2錢,去油):活血止痛,疏通胞宮瘀阻,助氣血運行,亦為佐藥。
補充:《辨證錄》版本加入「川芎」,可增強活血行氣之效,進一步改善胞宮氣血瘀滯。
2. 治療原理推演
- 氣血雙補:人參、當歸補益氣血,解決產婦體虛無力推動死胎的根本問題。
- 活血下行:川牛膝、乳香、鬼臼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直接針對死胎停滯的病理產物(瘀血、死胎)。
- 攻補兼施:全方以補為主,以攻為輔,避免過度活血耗傷正氣,符合「虛人瘀證」的治療思路。
3. 推論可能功效
除「子死腹中」外,此方可能適用於:
- 產後氣血虛弱兼瘀血內阻,惡露不盡。
- 胞宮瘀血積滯,月經閉止(需辨證是否兼虛)。
- 血瘀型難產(氣血不足為本,瘀阻為標)。
三、總結
療兒散以補氣養血為核心,輔以活血通經、破瘀下行之品,體現「扶正祛邪」的治療策略。其設計符合中醫「氣行則血行」「血足則胞宮得養」的理論,適用於虛中夾瘀的胎死不下證。此方現代應用需謹慎,但在古代缺乏外科手段時,為化解產科危症的重要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當歸2兩(酒洗),川牛膝5錢,鬼臼3錢(研,水飛),乳香2錢(去油)。
大補氣血。
水煎服。
按:《辨證錄》有川芎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療兒散,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組成:人參1兩,當歸2兩(酒洗),川牛膝5錢,鬼臼3錢(研,水飛),乳香2錢(去油)。 主治:大補氣血。主治:子死腹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