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典籍: 《雞峰》卷二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巴豆性辛,熱,大毒。主治瀉下寒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殺蟲。主寒邪食積所致的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
大棗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蒸大棗2枚(取肉),水銀半分。 主治:小兒蟯蟲,蝕下部中癢。
大棗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大棗1個(蒸熟用),巴豆3個(去皮,燒存性用)。 主治:急慢驚風。
相似度 100%
相似度 80%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