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苓湯

滑苓湯

HUA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膀胱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滑石為滑苓湯中重要組成藥材,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1. 利水消腫:滑石性寒滑利,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滑苓湯中以滑石配伍其他利水藥材,共同發揮利水消腫之效,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2. 清熱除濕:滑石亦能清熱除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苦咽乾、小便赤澀、皮膚瘙癢等,均有一定的療效。因此,滑石在滑苓湯中也能起到清熱除濕的作用。

滑苓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消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與滑石、豬苓等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利水功效。
  2. 健脾益氣: 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並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

茯苓在滑苓湯中,不僅利水滲濕,更能健脾益氣,共同作用,達到治療水腫、脾虛等病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滑苓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滑苓湯主要用於治療「因胃火熱甚,而完谷不化,奔迫直瀉」之證。此病機描述指:

  • 胃中火熱過盛,導致消化功能失常(完谷不化)
  • 食物未充分消化即快速通過腸道(奔迫直瀉)
  • 臨床表現可能為暴瀉、腹瀉急迫、大便臭穢等熱瀉症狀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滑石(一兩)

  • 性味:甘淡寒
  • 歸經:胃、膀胱經
  • 傳統功效:利水通淋,清熱解暑
  • 在本方作用:
    • 清瀉胃腸濕熱
    • 通過利尿作用引熱下行
    • 緩解腹瀉之急迫

茯苓(一兩)

  • 性味:甘淡平
  • 歸經:心、肺、脾、腎經
  • 傳統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在本方作用:
    • 健脾滲濕,助運化
    • 配合滑石利水而不傷正
    • 調節水液代謝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理

  1. 清熱與利濕並行

    • 滑石清熱為主,茯苓利濕為輔
    • 共同清除胃腸濕熱,尤其針對火熱迫液下行的腹瀉
  2. 標本兼治

    • 滑石治標,速清火熱以止瀉
    • 茯苓治本,健脾以防濕再生
  3. 給藥方式考量

    • 為末井水調服增強清熱效果,取「涼藥涼服」之意
    • 散劑形式方便緊急使用,適合奔迫直瀉之急症

此方體現了中醫「通因通用」的治療思路,透過清利方法治療瀉下,而不單純止瀉。二藥配伍簡潔,力專效宏,針對胃火熾盛引起的急性腹瀉有其獨特優勢。

傳統服藥法


滑石1兩,茯苓1兩。
上為末。
井水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滑苓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滑石1兩,茯苓1兩。 主治:因胃火熱甚,而完谷不化,奔迫直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