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味玄胡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一、延胡索性味苦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元胡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
二、延胡索善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疼痛,而三味玄胡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病症,如經行腹痛、痛經、經閉等,這些症狀多與氣滯血瘀有關。延胡索的加入,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達到治病的目的。
三味玄胡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肉桂性溫,可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玄胡索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但性寒,容易傷及脾胃。肉桂的溫性可溫煦脾胃,避免玄胡索寒性過盛,對脾胃造成損傷。
其二,肉桂能助玄胡索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肉桂溫陽通絡,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配合玄胡索,更能有效止痛,緩解疼痛。
因此,三味玄胡散中加入肉桂,不僅能調節藥性,避免藥物寒性過盛,更能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三味玄胡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玄胡索、延胡索皆具行氣活血之效,而木香辛溫,能行氣止痛,三者合用,協同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
- 健脾和胃:木香味苦,性溫,能健脾和胃,燥溼止瀉,可緩解因肝氣鬱滯所致的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因此,木香加入三味玄胡散,既能協同疏肝理氣,又能健脾和胃,使藥效更爲全面,臨牀應用更爲廣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味玄胡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冷心痛」,即因寒邪凝滯、氣血不通所致之心腹冷痛。其特點為疼痛遇寒加劇、得溫減輕,伴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脈沉緊等寒凝血瘀之象。方中以溫通散寒、行氣活血為核心,屬中醫「溫裏行氣止痛」之治法。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藥:玄胡索(延胡索)
- 性味辛溫,主入肝、脾經,擅長「活血行氣止痛」,為治療氣滯血瘀痛證之要藥。
- 《雷公炮炙論》載其「治心痛欲死」,能直接疏通心脈氣血瘀阻,緩解冷痛。
臣藥:肉桂
- 性大熱,歸腎、心、脾經,功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 針對「冷心痛」之本因(寒邪內侵),溫通心陽、祛除沉寒,與玄胡索協同增強散寒止痛之力。
佐使藥:木香
- 性辛溫,主入脾、胃、大腸經,長於「行氣調中」,疏通三焦氣機。
- 用量輕(2錢),助玄胡索行氣以活血,並引藥力至中上焦,使氣行則血行,寒散痛止。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溫通並行:肉桂散寒溫陽治其本,玄胡索活血止痛治其標,木香調氣助血運,三者共奏「寒散-氣行-血活」之效。
- 標本兼顧:針對「寒凝血瘀」病機,溫補與宣通結合,既祛邪又調暢氣血。
- 藥簡力專:三藥皆辛溫之性,主入血分氣分,直達陰寒痼結之病所,符合中醫「寒者熱之」「結者散之」原則。
總結
此方以溫通為綱,通過散寒、行氣、活血三路並進,解除寒邪內阻、氣血不暢之「冷心痛」。其組方邏輯緊扣陰寒致痛之機,體現中醫「通則不痛」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玄胡索1兩,肉桂1兩,木香2錢。
上為末。
每次2錢,生薑湯或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味玄胡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玄胡索1兩,肉桂1兩,木香2錢。 主治:冷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