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膽湯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之功效。清膽湯主治膽胃不和、肝氣鬱結所致的脅肋脹痛、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柴胡可疏肝解鬱,使肝氣條達,和解少陽,解除肝膽之鬱,緩解症狀。
- 引藥入肝,共奏清膽之功: 柴胡可引藥入肝,與其他藥物協同發揮清熱利膽的功效。清膽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茵陳蒿等,都具有清熱利膽的作用,柴胡的加入可以增強這些藥物的療效,更好地達到清膽的目的。
清膽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膽、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清膽湯主要針對膽火上炎引起的諸症,而黃芩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膽火,緩解症狀。
- 利膽退黃: 黃芩具有利膽退黃的功效,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膽汁淤積,對於因膽火上炎引起的黃疸,也有較好的療效。
清膽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化痰止嘔: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化痰止嘔的功效。對於膽熱犯胃、胃火熾盛引起的嘔吐、口苦、煩躁等症狀,竹茹可以清熱解毒,化痰止嘔,緩解不適。
- 保護胃黏膜: 竹茹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多糖類物質,能夠吸附胃酸,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從而減輕嘔吐等症狀。
因此,清膽湯中加入竹茹,不僅可以清熱瀉火,化痰止嘔,還可以保護胃黏膜,對於治療膽熱犯胃引起的嘔吐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清膽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清膽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膽囊炎、膽石症等病症,陳皮有助於理氣健脾,增進脾胃運化,促進膽汁分泌,利於病情的恢復。
- 疏肝解鬱: 陳皮亦有疏肝解鬱之功。膽氣鬱結,可導致肝氣不舒,影響脾胃運化,加重病情。陳皮理氣疏肝,可以解除肝鬱,使氣機疏通,有利於膽病的治療。
清膽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清膽湯多以苦寒藥為主,具有清熱瀉火、利膽退黃之功效。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減緩苦寒藥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輕對脾胃的刺激,提高藥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與黃芩、柴胡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功效;與茵陳蒿、虎杖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利膽退黃之功效。
主治功效
清膽湯
中藥方劑「清膽湯」,主治功效為傷寒盜汗、膽經火旺、合目則汗。
組成: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竹茹: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功效:
- 柴胡: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
- 黃芩: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竹茹: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 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 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清膽湯」,主要成分為柴胡、黃芩、竹茹、陳皮、甘草,主治功效為傷寒盜汗、膽經火旺、合目則汗。
傳統服藥法
青蒿葉、青菊葉、薄荷梗、連翹、苦丁茶、鮮荷葉汁。
忌食腥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因此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膽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三。 組成:柴胡、黃芩、竹茹、廈朴、廣皮、甘草。 主治:傷寒盜汗。膽經火旺,合目則汗。
清膽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青蒿葉、青菊葉、薄荷梗、連翹、苦丁茶、鮮荷葉汁。 主治:因大聲喊叫,右耳失聰。以外觸驚氣,內應肝膽,膽脈絡耳,震動其火風之威,至鬱而陰竅成聾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