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心蜂房散
GUI XIN FENG F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46.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心蜂房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溫陽散寒,助氣血運行: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活血通絡之效。桂心蜂房散以蜂房、桂心等藥物為主,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症,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促進藥物深入經絡,驅散寒邪,使氣血流通,解除痹痛。
二、配合蜂房,增強止痛效果:蜂房性涼,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肉桂溫陽散寒,與蜂房相配,可使寒邪散去,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增強蜂房止痛的效果,達到溫經通絡、消腫止痛的目的。
桂心蜂房散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化痰止咳功效: 露蜂房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與桂枝、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化痰止咳效果,尤其適用於風熱咳嗽、痰多粘稠者。
2. 改善氣道炎症: 露蜂房含有豐富的蜂蠟、蜂膠等物質,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改善氣道炎症,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配合桂枝、黃芩等藥物,增強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露蜂房的加入,提升了桂心蜂房散的化痰止咳和抗炎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桂心蜂房散主治「小兒石淋、氣淋」,此二者屬中醫「淋證」範疇。
- 石淋:指小便澀痛,尿中夾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斷,多因濕熱蘊結下焦,煎熬尿液成石。小兒體質稚嫩,若飲食不節或外感濕熱,易致膀胱氣化不利,形成砂石。
- 氣淋:以小便澀滯、淋瀝不暢、小腹脹滿為特徵,分虛實兩類。實者因氣滯不通,虛者因中氣不足。此方所治當偏實證,與石淋相兼,可能因氣機不暢加重砂石瘀阻。
古代以簡峻之方針對小兒淋證,重在溫通氣化、散結止痛,兼顧稚陰稚陽之體,藥少量輕,免傷正氣。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性味與功效
桂心(去粗皮)
- 性味:辛甘大熱,入心、腎、膀胱經。
- 作用:溫陽化氣、散寒止痛。《本草匯言》載其能「通血脈,消瘀血,破痃癖癥瘕」,助膀胱氣化以利水濕;且辛溫之性可解下焦寒凝氣滯,緩解石淋之痛。
蜂房(炙)
- 性味:甘平微毒,入肝、腎、胃經。
- 作用:《本草綱目》言其「祛風攻毒,散腫止痛」。炙後減毒,專入下焦,既能攻散結石(類比其消癰腫之效),又可通絡止痛,針對石淋之砂石阻塞、氣血不暢。
(二)配伍邏輯
- 溫通+攻散:桂心溫陽以助氣化,蜂房散結以消砂石,二者一溫一通,標本兼顧。
- 氣化得溫則水道通調(治本),砂石得散則瘀阻可除(治標)。
- 藥對特性:
- 桂心走而不守,迅達下焦;蜂房質輕性散,善透瘀滯。合用則藥力專注於下焦淋證,契合小兒「易寒易熱、易虛易實」之病機。
(三)治療原理
- 針對石淋:
- 砂石形成多與寒濕凝滯或濕熱久熬有關。桂心溫化寒濕,減少尿液停滯;蜂房攻散結聚,可能鬆解砂石結構,助其排出。
- 針對氣淋:
- 桂心辛溫行氣,解除小腹脹滿;蜂房通絡,改善氣滯血瘀。煎小麥湯或酒調服,小麥養心除煩,酒增藥勢,助藥力速達病所。
此方體現「以通為用」思想,著眼於恢復膀胱氣化功能,而非單純利尿排石,符合古代對淋證「調氣為先」的治療理念。
傳統服藥法
桂(去粗皮)1分,蜂房(炙)半兩。
上為散。
3-4歲兒每服半錢匕,空心、午時煎小麥湯或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心蜂房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組成:桂(去粗皮)1分,蜂房(炙)半兩。 主治:小兒石淋、氣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