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劑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益精:黑熱病多伴隨氣血虧虛,而何首烏具有補益肝腎、養血滋陰的功效。其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貧血等症狀,有助於患者恢復體力。
二、清熱解毒:何首烏性微寒,能清熱解毒,對於黑熱病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其還能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程的恢復。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劑中包含銀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銀柴胡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疏肝利膽之效。黑熱病多因熱毒蘊結,侵犯肝膽,而銀柴胡可清熱解毒,緩解肝膽之熱,改善病症。
- 疏肝利膽: 黑熱病常伴有肝膽鬱熱,表現為發熱、脅痛、口苦等症狀。銀柴胡疏肝利膽,可解除肝膽鬱熱,使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病症。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劑中使用鱉甲,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神志不清、皮膚斑疹等症狀。黑熱病常伴隨高燒、神志不清,鱉甲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控制病情。
- 滋陰養血:鱉甲同時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滋補肝腎、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黑熱病患者常出現氣血虧虛,鱉甲的滋陰養血作用可增強患者抵抗力,促進康復。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黑熱病常伴有陰虛內熱、脾胃虛弱等症狀,山藥能滋養腎陰,增強脾胃功能,緩解病症。
- 固精止瀉: 山藥亦有固精止瀉的功效。黑熱病患者常出現脾虛泄瀉,甚至精氣虧虛等症狀,山藥能補益脾腎,固澀精氣,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因此,山藥在「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中起到滋陰補腎、健脾益氣、固精止瀉的功效,對於治療黑熱病具有輔助作用。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劑中使用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氣益血:黑熱病常伴隨氣血虧虛,導致患者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黨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之功效,可改善患者氣血不足的狀況,增強體質。
- 扶正祛邪:黑熱病屬於邪氣侵犯人體,導致氣血失衡。黨參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病邪,促進機體恢復。同時,黨參亦可緩解病邪對人體的傷害,減輕病症。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中包含青蒿,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治療黑熱病(瘧疾)所致的發熱、寒熱往來、頭痛、噁心等症狀。
- 抗瘧作用: 青蒿中含有青蒿素,具有抗瘧作用,能抑制瘧原蟲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效果。
因此,青蒿是治療黑熱病的重要藥物之一,在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抗瘧的作用。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中包含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性: 黑熱病方劑通常藥性偏寒涼,而甘草性甘平,能緩解寒涼藥性對人體的刺激,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 調和藥性: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能使其他藥材的藥性更為協調,更好地發揮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起到保護脾胃、增強抵抗力的作用,有利於患者的恢復。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黑熱病多屬氣虛血弱、衛氣不固,易致外邪入侵。黃耆能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乘虛而入,鞏固人體防禦屏障,從根本上預防病情加重。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益氣生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消除病邪,修復受損組織。黑熱病患者體質虛弱,黃耆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黑熱病,其證候特徵為:
- 皮膚黧黑:肝腎陰虛,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
- 眼眶青陷、環唇黑暗:肝血不足,腎精虧耗,反映於眼周及唇色。
- 頸長而細,頸脈跳動:陰虛內熱,血不養筋,虛風內動。
- 寒熱升降不規則:正虛邪戀,營衛失調,陰陽不相維繫。
- 舌嫩紅無神:陰虛火旺,氣血不足,舌體失充。
- 形神虛羸,骨蒸盜汗:精血虧損,虛熱內擾,陰不斂陽。
- 脈弦細虛數:肝腎陰虛,虛火內盛,氣血兩虛之象。
方劑組成及治療原理
組成分析
此方以滋陰清熱、益氣補血、調和肝腎為治療核心,針對黑熱病之陰虛內熱、氣血不足的病機:
滋陰清熱:
- 制首烏、炙鱉甲、香青蒿:
- 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炙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青蒿清透虛熱,祛風透邪。
- 共奏滋陰透熱、退虛火之功,特別針對骨蒸盜汗、五心煩熱之證。
- 制首烏、炙鱉甲、香青蒿:
益氣養血:
- 潞黨參、生綿耆(黃芪)、白歸身(當歸)、炒白芍、懷山藥:
- 黨參、黃芪補脾益氣;當歸補血活血;白芍養血柔肝;山藥補脾固腎。
- 合用可補益氣血、改善形神虛羸、面色黧黑等症狀。
- 潞黨參、生綿耆(黃芪)、白歸身(當歸)、炒白芍、懷山藥:
清退虛熱:
- 銀柴胡:
- 專清肝腎伏熱,與青蒿相配增強退虛熱之力,尤其針對寒熱不規則、骨蒸潮熱。
- 銀柴胡:
調和中焦:
- 粉甘草: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減少苦寒傷胃之弊。
- 粉甘草: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標本兼治:
- 治本(滋養肝腎、補益氣血):以制首烏、黨參、黃芪、當歸、山藥等藥物培補正氣,充實精血。
- 治標(清退虛熱、透邪外出):以銀柴胡、青蒿、鱉甲等藥物透邪退熱,緩解虛火內擾之證。
適用於陰虛內熱、氣血耗傷之虛勞病,尤適合黑熱病後期,正虛邪戀、陰陽失調者。
傳統服藥法
制首烏、銀柴胡、白歸身、炙鱉甲、懷山藥、潞黨參、香青蒿、炒白芍、粉甘草、生綿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黑熱病。但本方性寒,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新訂黑熱病何人飲, 出處:《黑熱病證治指南》。 組成:制首烏、銀柴胡、白歸身、炙鱉甲、懷山藥、潞黨參、香青蒿、炒白芍、粉甘草、生綿耆。 主治:黑熱病。皮膚黧黑,眼眶青陷,環唇黑暗,頸長而細,頸脈跳動,寒熱升降,極不規則,舌嫩紅無神,形神虛羸,骨蒸盜汗,脈弦細虛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