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四君子湯

銀花四君子湯

YIN HUA SI JUN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18%
心經 16%
腎經 14%
胃經 12%
肝經 8%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銀花四君子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氣血: 銀花清熱解毒,四君子湯則補益脾胃,但單用四君子湯易燥,且銀花性寒,故加入黨參補益脾胃,益氣生血,避免寒涼傷正,兼顧清熱解毒與補益脾胃,使藥效更全面。
  2. 扶正祛邪: 黨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與銀花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更好地抵抗病邪,促進機體恢復,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總之,黨參的加入,既能協調藥性,又能提高藥效,使銀花四君子湯更加適合治療體虛發熱、風熱感冒等病症。

銀花四君子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氣虛弱所導致的各種症狀。此方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再根據臨床需要加入其他藥材以增強療效或調整方向。四君子湯由人參、白朮、茯苓及甘草四味藥物組成,有益氣健脾之效。而在此基礎上加入的銀花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應對熱毒病症。

至於加入何首烏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何首烏這味藥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脾與腎之間存在著相互滋養的關係,脾氣的強弱往往影響到腎氣的盛衰。因此,在治療脾氣虛弱時,適當地補充腎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首烏不僅能補益肝腎,還能滋養血液,對於改善因脾氣虛弱引起的面色無華、精神疲倦等症狀有良好的輔助作用。此外,何首烏亦有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身體整體的抵抗力。綜上所述,何首烏的加入使得銀花四君子湯的應用範圍更廣泛,療效更全面。

銀花四君子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脾益氣:山藥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生津養陰的功效。四君子湯以健脾益氣為主,加入山藥可增強其補脾作用,使脾胃運化功能更強,提高機體抵抗力。

2. 緩解藥性:銀花四君子湯中含有銀花等清熱解毒藥,性較寒涼,加入山藥可緩解藥性,避免過寒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適用範圍更廣。

銀花四君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銀花性寒,四君子湯偏溫,甘草性甘平,可調和藥性,使藥性更趨平和,減少寒涼之弊,更利於病邪的清除。同時,甘草能增強四君子湯的健脾益氣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2. 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部分中藥材如金銀花,其性較寒涼,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甘草性甘,味甘能緩和藥物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銀花四君子湯」方劑中加入金銀花,是因其清熱解毒之效,可與四君子湯中的補氣益脾之性相輔相成,達致清熱而不傷正氣的效果。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四君子湯則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組成,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將金銀花加入其中,可針對因外感風熱、邪毒入侵導致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功效,同時又不損傷脾胃之氣,更適合於氣虛伴有熱證的患者。

銀花四君子湯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桑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可與銀花、連翹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清熱解表的效果,適用於外感風熱,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
  2. 清肺潤燥,宣肺止咳:桑葉具有清肺潤燥、宣肺止咳的功效,可與四君子湯中的補益藥物相配合,既可清熱解表,又可補益脾胃,使治療更全面,更有效。

銀花四君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健脾利濕、滲濕止瀉。方中銀花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而茯苓可健脾利濕,防止藥性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2. 利水消腫: 茯苓能利水消腫,使銀花藥性更好地滲透至體內,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茯苓還能利水通淋,減少水腫,減輕患者的病痛。

因此,茯苓在銀花四君子湯中起著平衡藥性、提高療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銀花四君子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各種喉症」,其主治範圍涵蓋白喉、喉腫、喉部紅赤疼痛等症狀,並可依兼證加減用藥。古籍載其適應症包括:

  1. 白喉初期:喉間白膜遍生,屬風熱或肺胃熱毒上攻者。
  2. 喉科熱證:如咽喉腫痛、紅赤灼熱,甚則化膿。
  3. 兼夾痰濕:喉症見痰涎壅盛、口苦口渴者,可透過加味調治。
    此方以補氣扶正為本,清熱解毒為標,體現「扶正祛邪」之喉科治法。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配伍分析

  1. 補氣健脾(四君子湯變方)

    • 台黨參:益氣生津,固護肺脾之氣,防外邪內陷。
    • 雲茯苓、懷山藥:健脾滲濕,助中焦運化,杜絕生痰之源。
    • 甘草:甘緩和中,既能調和諸藥,又可解毒利咽(如《傷寒論》甘草湯治咽喉痛)。
    • 生首烏:滋腎養血,潤而不滯,防熱毒傷陰。

    此組合取四君子湯(參、苓、術、草)去白朮,加山藥、首烏,強化滋養之效,適用於喉症兼氣陰不足者。

  2. 清熱解毒利咽

    • 金銀花:辛涼透邪,為喉科要藥,清解上焦熱毒。
    • 冬桑葉:輕清宣肺,疏散風熱,助金銀花透邪外出。
      兩藥相配,針對風熱或熱毒上攻咽喉之病機。

加減法內涵

  • 黃連、牛子、羚羊角:用於熱毒熾盛、白喉見黃膩苔,左側病甚者(左屬肝,羚羊角清肝肺熾熱)。
  • 馬勃、蟬蛻:宣散風熱,利咽消腫,針對喉腫閉塞。
  • 赤芍、豆根:涼血活血,解毒散結,治紅腫熱痛。
  • 生石膏、天花粉:清胃肺實熱,生津止渴。
  • 浙貝母、川貝母:化痰散結,分治熱痰與燥痰。

治療原理總括

此方以「補氣養陰為體,清熱解毒為用」,適用於正虛邪實之喉症。其邏輯在於:

  1. 扶正:透過參、苓、山藥補益中焦,使正氣充足以托毒外達。
  2. 祛邪:金銀花、桑葉輕清上浮,直趨咽喉,清解局部熱毒。
  3. 調節兼證:依痰、濕、熱之偏盛加減,體現「標本同治」思想。

此方結構嚴謹,既有古方四君子湯之底蘊,又融喉科專藥,展現中醫「異病同治」之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台黨參5錢,生首烏4錢,懷山藥4錢,甘草1錢,金銀花2錢,冬桑葉2錢,雲茯苓3錢。
如白喉兼微黃,左邊甚者,加黃連、牛子、羚羊角;喉腫,加馬勃、金銀花、蟬蛻;紅腫,加赤芍、豆根;口苦,加黃芩;口渴,加生石膏、天花粉;痰多,加浙貝母、川貝母、茯苓;涎甚,加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有虛寒症狀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銀花四君子湯, 出處:《驗方新編》卷一。 組成:台黨參5錢,生首烏4錢,懷山藥4錢,甘草1錢,金銀花2錢,冬桑葉2錢,雲茯苓3錢。 主治:各種喉症。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