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

XIN DING HEI RE BING YU XUE XING BI N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黑熱病證治指南》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3%
腎經 6%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胃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包含蟅蟲,主要是因為蟅蟲具有以下作用:

  1. 活血化瘀:蟅蟲性寒,入血分,能破瘀血,通經絡。黑熱病多因熱毒內蘊,鬱熱積血,導致鼻衄,蟅蟲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鼻衄症狀。
  2. 涼血止血:蟅蟲能涼血止血,對於黑熱病所致的鼻衄,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涼血止血: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黑熱病屬於熱病,患者往往伴有血熱上炎、鼻衄等症狀,蒲黃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衄,緩解鼻衄症狀。
  2. 利尿通淋:蒲黃亦具利尿通淋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和毒素,從而減輕鼻腔淤血,促進鼻腔通氣,緩解鼻塞等症狀。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涼血止血:川牛膝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黑熱病鬱血性鼻衄,多因熱毒壅滯,血熱妄行所致,川牛膝可清熱涼血,化瘀止血,改善鼻衄症狀。
  2. 引血下行,利水消腫:川牛膝具有引血下行、利水消腫的作用。黑熱病常伴有水腫,川牛膝可利水消腫,降低血壓,有助於緩解鼻衄症狀。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加入桃仁,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入血分,能破血行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鼻腔淤血,緩解鼻衄。同時,桃仁亦能潤腸通便,促進排泄,減少血液瘀滯,預防鼻衄復發。

此外,桃仁性平味甘苦,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伍,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通陽化瘀: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解表散寒、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黑熱病多屬熱邪入絡,鬱血阻滯,導致鼻衄,桂枝可溫通經絡,散寒解表,化瘀止血,改善鼻衄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桂枝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黃芩、梔子等,相輔相成,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桂枝溫通經絡,促進藥力流通,有助於其他藥物發揮其療效,共同達到治療黑熱病鼻衄的目的。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使用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活血化瘀: 香附氣味辛香,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化瘀之效。黑熱病常伴隨血熱瘀阻,導致鼻竅鬱血,鼻衄不止。香附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改善鼻腔血液淤積狀況,達到止血的效果。
  2.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香附亦具有一定的清熱涼血作用,可緩解黑熱病引起的熱毒上炎,並消除鼻腔腫脹,減輕鼻衄的症狀。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加入「夜明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 夜明砂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散瘀的功效。黑熱病常伴有血熱妄行,導致鼻衄,而夜明砂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衄,緩解鼻衄症狀。
  2. 補腎明目: 夜明砂除了清熱涼血之外,還具有補腎明目的功效。黑熱病患者常伴有腎陰不足,導致目赤、視力下降等症狀,夜明砂可以滋補腎陰,改善視力,輔助治療黑熱病。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黑熱病屬於熱病,常伴有血熱妄行,導致鼻衄。赤芍可以清熱涼血,抑制血熱上衝,達到止血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黑熱病常伴有瘀血阻滯,導致鼻衄。赤芍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因此,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中包含赤芍,旨在通過其涼血止血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療黑熱病所導致的鼻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主治「黑熱病」伴隨嚴重血瘀及出血症狀。古代醫家對「黑熱病」的描述,並非現代醫學的利什曼病(Kala-azar),而是一種以皮膚黧黑(暗沉)、氣血瘀滯、陰傷血枯為特徵的複雜病證,其病機可能涉及:

  1. 肝脾失調,鬱熱夾瘀:頸脈跳動、鼻衄頻出、脈細弦緊澀,反映肝鬱化火、血熱妄行,兼有氣滯血瘀。
  2. 脾腎陽虛,血瘀水停:便溏糞血、肢體浮腫、舌苔黲黑淡滑,提示陽虛不攝,瘀血阻絡導致水液代謝異常。
  3. 陰血耗傷,瘀結化熱:環唇黑暗、眼眶青陷、皮膚黧黑,為陰血虧虛,瘀久化熱,燻蒸肌表所致。

此方結合「清熱涼血、破瘀通絡、調氣利水」三法,針對「鬱血性鼻衄」這一急症,兼顧本虚標實之複雜病機。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破血逐瘀,通絡止血

    • 制錦紋(大黃):瀉熱通腑,導瘀下行,釜底抽薪以止衄。
    • 炒蟅蟲、單桃仁、生蒲黃:破血消癥,桃仁配蒲黃尤善化瘀止血,治鼻衄兼便血。
    • 炙山甲:通絡散結,引藥直達瘀滯之處。
  2. 疏肝解鬱,清透伏熱

    • 青柴胡:疏肝解鬱,透半表半裏之熱。
    • 生香附:理氣調血,助柴胡疏泄肝鬱,防氣滯加重血瘀。
  3. 溫陽化氣,活血利水

    • 甜桂心(肉桂):溫補命門,助氣化以行水消腫,反佐寒涼藥防冰伏瘀血。
    • 懷牛膝:引血下行,利水通淋,治浮腫兼血瘀。
    • 煨蜀漆(常山苗):古代用於逐痰飲,此處或取其化痰濕、消腫滿之效。
  4. 涼血散瘀,明目消積

    • 生赤芍:清肝火、散瘀血,協同蒲黃止衄。
    • 夜明砂:清肝明目,散血消積,或針對「眼眶青陷」之肝血瘀滯。

全方配伍特點
以「大黃蟅蟲丸」思路為基礎,強化破瘀之力,並結合「疏肝溫陽」法,形成「瀉不傷正、溫不助熱」的動態平衡。適用於瘀熱膠結、陽虛不攝之黑熱病後期,從氣、血、水三層次調治,標本兼顧。


附註:方中「煨蜀漆」為毒性藥材,古今用法差異需考證,然此分析僅依古籍原方推演其理。

傳統服藥法


制錦紋、炒蟄蟲、生蒲黃、青柴胡、懷牛膝、煨蜀漆、單桃仁、炙山甲、甜桂心、生香附、夜明砂、生赤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止血的功效,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不可盲目使用。

相關疾病


大便溏全身性水腫流鼻血

相同名稱方劑


新訂黑熱病鬱血性鼻衄湯, 出處:《黑熱病證治指南》。 組成:制錦紋、炒(庶蟲)蟲、生蒲黃、青柴胡、懷牛膝、煨蜀漆、單桃仁、炙山甲、甜桂心、生香附、夜明砂、生赤芍。 主治:黑熱病。皮膚黧黑,環唇黑暗,眼眶青陷,頸長而細,頸脈跳動,鼻衄頻出,黑暗瘀結,舌苔黴黑,淡滑無神,脈細弦緊澀,唇結淡黃血瓣,便溏糞血,或肢體由枯細而轉呈浮腫,面目亦有同時浮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