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住散
LI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5.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2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膀胱經 11%
腎經 11%
胃經 11%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立住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疏散風寒: 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並能通鼻竅,對於風寒感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疼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解表透疹: 立住散為解表散寒之劑,荊芥能解表透疹,對於麻疹、風疹等外感病症引起的疹子,有助於疹子順利發出,促進病症痊癒。
總而言之,荊芥在立住散方中,發揮著疏散風寒、解表透疹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麻疹、風疹等外感病症。
立住散中包含蓽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消脹:蓽茇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功效。對於立住散所治療的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蓽茇能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和脹氣。
-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蓽茇還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立住散所治療的一些伴隨寒邪客胃的瘀血阻滯,如疼痛劇烈、局部腫脹等,蓽茇也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病症的改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立住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牙疼」,以溫漱外治為主。透過煎煮後藥液漱口,局部作用於口腔,達到止痛效果。中醫認為牙疼多因風火、寒凝或蟲蛀所致,此方以祛風、散寒、殺蟲為核心,吐去涎沫亦可緩解局部氣血壅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荊芥:辛溫解表,祛風散邪。
中醫理論中,風邪易引頭面諸疾,牙痛常伴風邪上擾。荊芥能疏散風邪,緩解牙齦腫脹疼痛,尤適合風冷或風火牙痛。鹽麩子(即鹽膚木果實):酸鹹性涼,解毒斂瘡。
其酸鹹之性可收斂止痛,涼性清熱,對牙齦腫痛、潰爛有緩解作用。含鞣質成分可能輔助殺蟲(古人視蛀牙為蟲蝕),現代亦認為其有抗菌效果。蓽茇:辛熱溫散,散寒止痛。
針對寒凝牙痛,其辛辣成分(如胡椒鹼)可麻痹神經末梢,直接抑制疼痛。與荊芥協同增強溫散效力,改善冷刺激加劇的牙痛。
【配伍特點】
- 辛溫+酸涼並行:蓽茇、荊芥溫散寒凝風邪,鹽麩子涼斂清熱,寒熱兼顧,擴張適用範圍。
- 外用直達病所:漱口法使藥效集中作用於患處,避免內服辛熱傷胃,吐涎動作促進局部氣血流通。
此方推測較適合風寒或寒熱錯雜型牙痛,若屬胃火熾盛(伴口臭、便秘)或陰虛火旺(牙齦萎縮)者,單用此方恐力有不逮。其立意簡潔,取藥物局部麻醉、抗菌之效,符合古代外治牙疾的實用思路。
傳統服藥法
荊芥、 鹽麩子、 蓽茇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漱,吐去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立住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組成:荊芥、鹽麸子、蓽茇各等分。 主治:牙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