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子草膏
LIAN ZI CAO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蓮子草膏中包含蓮子草,主要原因如下:
- 藥性相符:蓮子草性味甘涼,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此膏方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血熱妄行等症,蓮子草的藥性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清熱解毒、利尿止血的作用。
- 臨牀驗證:古今醫籍中,已有不少記載蓮子草治療上述病症的功效。例如《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淋濁,消腫毒,止血”。因此,在蓮子草膏的組成中加入蓮子草,是經過長期臨牀經驗積累的結果,具有良好的藥效。
蓮子草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緩和藥性: 蓮子草性寒涼,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脾胃虛寒。甘草性甘溫,能緩和蓮子草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負擔,使藥性更平和,適合長期服用。
-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解毒抗炎的功效。與蓮子草搭配,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提高藥效。
因此,甘草在蓮子草膏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子草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籍,主「一切風,耳聾眼暗」,兼能「生髮黑髮,堅齒延年」。唐宋時期,風邪被視為百病之長,涵蓋頭面七竅病變。耳聾眼暗多因風痰上擾、肝腎不足,而「一切風」暗示其通治風邪所致諸症,如頭暈目眩、皮膚燥癢等。黑髮生髮之效,則對應「血虛受風」或「腎精虧耗」所致鬚髮早白、脫髮。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主藥解析
- 蓮子草汁(旱蓮草):性涼味甘酸,入肝腎,《新修本草》載其「汁塗髮眉,生速而繁」,現代亦驗證其促毛囊黑色素生成。本方取汁三升為君,直搗血熱生風、鬚髮不榮之病機。
- 生巨勝油(黑芝麻油):甘平潤燥,《食療本草》言其「壓油塗頭,生禿髮」,富含維生素E與脂肪酸,滋養毛囊與頭皮,協同旱蓮草固根本。
- 生乳:可能指人乳或動物乳,《千金方》多用其「潤燥通絡」,此處或取其濡養竅絡之功,助藥力上達巔頂。
輔佐配伍
- 甘草:調和諸藥,緩峻烈之性,其甘緩特性可防芝麻油膩滯脾胃。
- 後下藥組(青蓮蕊、龍腦花、鬱金香):
- 青蓮蕊:清心瀉火,防血熱復燃;
- 龍腦花(冰片):芳香開竅,《本草衍義》謂其「通利關膈」,助藥透皮吸收;
- 鬱金香:唐代由西域引入,活血行氣,與冰片共奏「祛風通絡」之效。
三、治療原理推論
外治機轉:
- 以油膏劑型直接作用頭皮,旱蓮草涼血滋陰,芝麻油潤燥,冰片透皮,三者形成「清-潤-透」鏈條,改善毛囊微環境。煎膏時「魚眼沸」火候,確保有效成分釋放而不焦化。
- 點藥時「仰臥垂頭」,利用體位使藥液滲入毛囊深處,結合「經年使用」的持久療法,符合中醫「緩圖治本」思想。
內病外聯:
- 「一切風」與「耳聾眼暗」屬上焦風痰,此方通過外治引藥上行,或刺激頭部經絡(如督脈、足太陽膀胱經),間接調節臟腑氣血。生乳與甘草的內服(啜熱湯),可能輔助培補後天之本,與外治法呼應。
四、引申功效可能性
- 堅齒:旱蓮草補腎陰,黑芝麻益精血,或間接強壯齒根(「齒為骨之餘」)。
- 延年:方中多抗氧化成分(如旱蓮草黃酮、芝麻木酚素),符合古人「服食駐顏」邏輯。
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結合清補、潤透、開竅三法,對風邪襲表、精血內虧所致的毛髮竅病具有標本兼顧之效。
傳統服藥法
蓮子草汁3升,生巨勝油1升,生乳1升,甘草一大兩(末)。
生發黑髮,堅齒延年。
上於鍋中煎之,緩火熬令魚眼沸,數攪之勿住手,看上沫盡,清澄濾,不津垍器中貯之;另用青蓮蕊六分,龍腦花三分,鬱金香二分,並為末,先煎諸藥三分減一,次下汁及油等,膏成。
每欲點,即仰臥垂頭床下,一孔中各點如小豆,許久乃起,有唾唾卻,勿咽之。起訖,即啜少熱湯飲,點經一年,白髮盡黑,禿處並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蓮子草膏, 出處:《近效方》引婆羅門方(見《外台》卷三十一)。 組成:蓮子草汁3升,生巨勝油1升,生乳1升,甘草1大兩(末)。 主治:生發黑發,堅齒延年。主治:一切風,耳聾眼暗。
蓮子草膏, 出處:《聖惠》卷四十一。 組成:蓮子草汁1斤,熊白脂1合,豬鬐膏1合,生麻油1合,柏樹皮(切)3合,韭根(切)3合,瓦上青衣(切)3合。 主治:令須發重生並黑潤。主治:須發脫落。
蓮子草膏, 出處:《外台》卷三十二引《崔氏方》。 組成:蓮子草汁2升,松葉4兩,青桐白皮4兩,棗根白皮3兩,防風2兩,芎藭2兩,白芷2兩,辛夷仁2兩,藁本2兩,沉香2兩,秦艽2兩,商陸根2兩,犀角屑2兩,青竹皮2兩,細辛2兩,杜若2兩,蔓荊子2兩,零陵香1兩,甘松香1兩,白朮1兩,天雄1兩,柏白皮1兩,楓香1兩,生地黃汁5升,生麻油4升,豬鬃脂1升,馬鬐膏1升,熊脂2升,蔓荊子油1升。 主治:長發令黑。主治:頭風、白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