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疳明目湯

消疳明目湯

XIAO GAN MING M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張皆春眼科證治》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胃經 21%
肝經 17%
心經 10%
腎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肺經 4%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疳明目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在於其能健脾燥濕祛風止癢,對於小兒疳積所致的脾胃濕熱,眼目不明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癢的功效,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消滅體內濕氣,並能緩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因此,在消疳明目湯中加入蒼朮,可有效改善小兒因脾胃濕熱導致的疳積、眼目不明等症狀,達到健脾消疳,明目止癢的目的。

消疳明目湯中加入雞內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雞內金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健脾開胃的功效。小孩疳積常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而致,雞內金可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源上解決疳積問題。
  2. 明目益神: 雞內金還具有一定的明目益神作用,有助於改善視力,緩解眼部疲勞,從而促進兒童眼部健康。

總之,雞內金在消疳明目湯中起到消食化積、明目益神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消疳明目湯中添加神麴,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消積:神麴性溫,味甘,具有健脾消積、和胃止嘔的功效。小兒疳積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所致,神麴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疳積症狀。

二、明目:神麴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明目之效。疳積常伴有眼目失明、視力減退等症狀,神麴可疏通肝氣,改善眼部血液循環,達到明目的作用。

總而言之,神麴在消疳明目湯中起到健脾消積、明目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小兒疳積及眼目失明等症狀。

消疳明目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益氣,滋養肝腎: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滋陰等功效。兒童疳積常伴隨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當歸能補血益氣,滋養肝腎,改善疳積症狀。
  2. 活血化瘀,改善視力: 當歸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營養供給,有助於緩解疳積導致的視力下降。

總而言之,消疳明目湯中加入當歸,可起到補血益氣、滋養肝腎、活血化瘀等功效,有助於治療兒童疳積及改善視力。

消疳明目湯中使用白芍,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1. 緩肝解痙: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兒童疳積常伴隨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肝脾失調,出現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白芍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從而改善兒童的消化功能。
  2. 滋陰養血:白芍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潤燥的功效。兒童疳積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面色蒼白、體質虛弱等症狀。白芍能滋陰養血,改善兒童的體質,促進其恢復健康。

消疳明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消疳明目湯多用苦寒藥物,以清熱解毒、消疳止痛。甘草性甘溫,味甘而淡,能調和藥性,緩解苦寒藥物的寒性,避免傷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
  2. 增強藥效:甘草味甘,能緩解苦藥的苦味,使其更易入口;甘草亦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功效,使藥效更佳。

因此,甘草在消疳明目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可調和藥性,又可增強藥效,使藥物更能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消疳明目湯」主治「疳疾上目,病變初期,始見雀目者」。疳疾是中醫兒科常見病證,多因脾胃虛弱、營養失調,導致氣血生化不足,久而累及肝腎,進而影響視力。初期表現為「雀目」(夜盲症),即夜間或光線不足時視力明顯下降,甚或無法視物。此階段病機以脾虛肝血不足為主,尚未深入至嚴重耗損階段。
此方針對「疳疾上目」初期,功能「消疳健脾,養肝明目」,透過調理脾胃、養血柔肝,以改善疳積導致的視力障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蒼朮

  • 性味辛、苦、溫,歸脾、胃經。
  • 功效:燥濕健脾,散寒解表。
  • 作用:疳疾多因脾虛濕滯,蒼朮健運脾胃,祛除濕濁,恢復運化功能,切斷疳積生成之源。

2. 臣藥:雞內金、神曲

  • 雞內金:甘、平,歸脾、胃、小腸經,善消食化積,助運化而除疳滯。
  • 神曲:甘、辛、溫,歸脾、胃經,消食和胃,助蒼朮健脾消積。
  • 協同作用:強化脾胃消化功能,消除積滯,改善營養吸收障礙。

3. 佐藥:當歸、酒白芍

  •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養肝體而助目視。
  • 酒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酒製後增溫性,柔肝養血,緩解肝血不足之目昏。
  • 協同作用:肝開竅於目,疳疾耗血,此二藥養血柔肝,直接改善「雀目」症狀。

4. 使藥:甘草

  •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調和諸藥,益氣和中,助健脾之功。

方劑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1. 標本兼治

    • 以蒼朮、雞內金、神曲「消疳健脾」治本,改善脾胃虛弱、積滯內停之病根。
    • 以當歸、酒白芍「養肝明目」治標,直接滋養肝血,緩解視力減退。
  2. 動靜結合

    • 蒼朮、神曲辛溫行散,動而消積;當歸、白芍柔潤靜養,補血斂陰。
    • 一動一靜,既恢復脾胃功能,又避免耗傷陰血。
  3. 肝脾同調

    • 疳疾日久,脾病及肝。方中健脾藥與養肝藥並用,契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思路,同時兼顧肝血不足之病理變化。
  4. 劑量輕靈

    • 全方劑量輕小(總劑量僅25.5克),符合小兒用藥特點,避免滋膩礙胃或過燥傷陰。

總結

「消疳明目湯」以健脾消積為主,養血明目為輔,針對疳疾初期「脾虛肝弱」的核心病機,通過調理脾胃功能、補養肝血,達到改善視力的目的。其組方邏輯清晰,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在雀目初現時即介入,防止疳疾進一步耗損氣血。

傳統服藥法


蒼朮6克,雞內金3克,神曲6克,當歸6克,酒白芍3克,甘草1.5克。
消疳健脾,養肝明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疳疾上目、雀目等症狀,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夜盲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疳明目湯,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蒼朮6g,雞內金3g,神曲6g,當歸6g,酒白芍3g,甘草1.5g。 主治:消疳健脾,養肝明目。主治:疳疾上目,病變初期,始見雀目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