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蓮殼散]的組成中包含[香附],主要是因為香附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作用。香附能夠有效地舒緩因氣滯引起的症狀,如腹痛、月經不調等。在[蓮殼散]中,香附的加入有助於提高方劑的行氣解鬱效果,對於改善因氣滯引起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殼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蓮殼散主治「血崩」,即婦女非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經血暴下不止的急症。中醫認為血崩多因氣虛不攝、血熱妄行,或瘀血阻滯所致,此方通過收澀止血、理氣調經以治標急,兼顧病因。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棕皮(燒灰)半兩
- 棕皮炭性苦澀微溫,歸肝、脾經,專於「收澀止血」。
- 炮製為炭後,增強其吸附固脫之效,適用於崩漏、便血等失血過多之症。
蓮殼(燒灰存性)半兩
- 蓮殼(蓮房)炒炭後稱為「蓮房炭」,味苦澀性溫,入肝經血分。
- 既能止血(尤善治崩漏),又能化瘀,避免留瘀之弊,符合「止血不留瘀」原則。
香附子3兩(炒)
- 香附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炒後辛散力減,偏重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 大量使用(全方占比最高)意在調暢氣機:氣行則血行,氣順則血止,從根本改善氣滯或氣虛導致的血不歸經。
配伍邏輯與功效推論
- 標本兼顧:棕炭、蓮殼炭急則治標,直接收澀止血;香附治本,調氣以復血循常道。
- 動靜結合:二炭靜止,香附動行,避免過度收澀導致瘀滯。
- 「燒灰存性」:中醫炭藥理論,強調部分藥物燒炭後增強止血效果(物理吸附與藥性協同)。
- 米飲送服:借穀氣護胃,益氣和中,輔助止血。
此方結構簡練,針對血崩「急症多虛瘀夾雜」的特性,體現中醫「塞流、澄源」的治崩原則。
傳統服藥法
棕皮(燒灰)半兩,蓮殼(燒灰存性)半兩,香附子3兩(炒)。
上為末。
每服3-4錢,食前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蓮殼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棕皮(燒灰)半兩,蓮殼(燒灰存性)半兩,香附子3兩(炒)。 主治:血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