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苦參:
- 清熱燥濕: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濕熱,治療相關的皮膚問題。
- 殺蟲止癢:對於某些寄生蟲感染導致的皮膚癢有顯著效果。
百部:
- 潤肺止咳: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相關症狀,並有助於抑制因皮膚病引起的咳嗽。
- 驅蟲:可有助於清除寄生蟲,減少皮膚過敏源。
野菊花:
- 抗炎與解毒:具備消炎作用,並可減輕由皮膚炎症、感染引起的紅腫與熱感。
- 明目:能改善因肝火旺而引起的目赤腫痛,對皮膚有輔助療效。
樟腦:
- 驅蟲與止癢:對皮膚有良好的鎮靜效果,可以迅速緩解癢感和消炎。
- 開竅醒神:可提高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提高皮膚自我修復能力。
傳統服藥法
苦參310克,百部90克,野菊花 90克,鳳眼草90克,樟腦125克。
滅菌止癢。
將前四種藥裝入大口瓶內,加入75%酒精(或白酒)5升,泡七天後去滓,加樟腦溶化後備用。
用毛筆刷外塗,每日1-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外用限制:
- 僅能用於外部塗抹,不可內服,避免誤食。
皮膚測試:
- 在大面積使用前,應先在小範圍進行過敏測試,若出現過敏反應(如紅腫或瘙癢),應立即停止使用。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 在孕期及哺乳期間應諮詢醫生的意見後再決定是否使用。
老年人及敏感肌:
- 對老年人及肌膚特別敏感的人羣,使用前需謹慎,或尋求專業建議。
儲存條件:
- 應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保持瓶蓋緊閉以防污染。
通過以上的準備和注意事項,苦參酒可成為有助於改善皮膚症狀的家庭療法之一。但仍需強調,傳統中藥療法的效果因個體差異而異,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苦參酒, 出處:《肘後方》卷五。 組成:苦參5斤。 主治:白癩。瘡疹疥癬。
苦參酒, 出處:《肘後方》卷五。 組成:苦參2斤,露蜂房2兩,曲2斤。 主治:白癩,鼠瘻惡瘡。
苦參酒,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苦參310g,百部90g,野菊花90g,鳳眼草90g,樟腦125g。 主治:滅菌止癢。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膚瘙癢症,單純糠疹,玫瑰糠疹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