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靈散

八靈散

BA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2.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腎經 12%
胃經 9%
心包經 6%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八靈散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寧心安神之效。八靈散主治脾虛濕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而赤茯苓的健脾利濕之功,可助脾運化水濕,消除濕邪對心神的幹擾,從根本上改善失眠等症狀。
  2. 寧心安神:赤茯苓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八靈散中常配伍其他安神藥物,如遠志、柏子仁等,赤茯苓的加入可增強安神作用,有助於改善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等症狀。

總而言之,赤茯苓在八靈散中的加入,不僅有助於健脾利濕,更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寧心安神之效,從而改善脾虛濕盛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八靈散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潤燥: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清肺止咳的功效。八靈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乾燥等症,天門冬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緩解肺燥,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清肺止咳。

二、生津止渴:天門冬亦能生津止渴,對於因肺燥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在八靈散中,天門冬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綜合治療肺燥咳嗽等症。

八靈散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之功效。方中以其開竅醒神之效,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
  2. 化濕健脾: 石菖蒲亦能化濕健脾,用於治療痰濕阻滯、脾胃不和等症狀,以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藥效。

八靈散中加入花椒,主要是基於其辛溫燥散的特性。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除濕、殺蟲等功效。在八靈散中,花椒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 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燥濕止癢: 除去體內濕氣,止癢止痛,適用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

花椒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使八靈散能夠有效治療因寒濕邪氣引起的各種病症。

八靈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八靈散常用於治療水濕困脾、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泄瀉、肢體浮腫等症狀。澤瀉能幫助利水消腫,健脾化濕,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療效。
  2. 清熱降火: 澤瀉還能清熱降火,尤其對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頻、尿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八靈散中可能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澤瀉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八靈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陽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溫通經脈的功效。八靈散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內阻所致的腰膝冷痛、小腹冷痛、陽痿早洩、婦女宮寒不孕等症狀,肉桂能溫補腎陽,驅散寒濕,改善陽虛症狀。
  2. 引藥入腎,助藥力: 肉桂味辛,能引藥入腎,有助於其他藥材的藥力直達腎臟,加強溫補腎陽的效果。八靈散中其他藥材如附子、肉桂等,都需要肉桂的引導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八靈散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

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大腸經,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此外,其利水消腫作用,可改善水腫,有助於排泄體內濕熱,配合其他藥物,更能促進整體療效。

總之,冬葵子在八靈散中,發揮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八靈散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溫肺散寒,宣肺止咳: 白芥子辛溫,入肺經,能溫肺散寒,宣肺止咳,用於治療寒邪客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狀。八靈散主治風寒感冒,其寒邪侵襲肺經,白芥子可溫肺散寒,宣肺止咳,有助於緩解感冒症狀。
  2. 行氣止痛,消腫散結: 白芥子亦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八靈散中亦含有其他藥物,例如川芎、羌活等,可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功效,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八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八靈散主治「虛勞」,此概念於中醫範疇泛指因氣血陰陽虧損、臟腑功能衰退所致的慢性虛弱病症。其功用為「補不足,利小便」,顯示此方兼具補益與通利之效,適用於虛勞兼見水濕停滯之證。虛勞者常見形體羸瘦、倦怠乏力,若兼有小便不利、水腫或痰濕內停,則需補瀉兼施,此方正契合此病機。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八靈散由八味藥等分組成,藥性平和,注重調節氣化與疏通水道,同時兼顧滋養與溫通。其組成分析如下:

  1. 補益陰液

    • 天門冬:甘寒潤養,滋肺腎之陰,針對虛勞陰虧之口乾煩熱。
    • 赤茯苓:健脾滲濕,寧心安神,補中帶泄,改善脾虛濕滯之疲乏浮腫。
  2. 溫陽化氣

    • 桂(去粗皮):辛甘溫通,助陽化氣以利水濕,兼暖中焦。
    • 椒紅(蜀椒之果皮):溫中散寒,助命門火而氣化水液。
  3. 利水滲濕

    • 澤瀉:淡滲利濕,引虛勞停積之水從小便出。
    • 冬葵子:滑利通淋,尤擅導濕熱下行,緩小便澀痛。
  4. 化痰開竅

    • 白芥子:辛溫走竄,滌痰散結,針對虛勞痰阻之胸悶納呆。
    • 石菖蒲:芳香醒脾,豁痰開竅,兼振奮脾陽以助運化。

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以「通補兼施」為核心,透過三層次調理:

  • 補其虛:天門冬、赤茯苓、桂、椒紅四藥分養陰血、溫陽氣,奠定補益基礎。
  • 祛其邪:澤瀉、冬葵子專攻水濕,白芥子、石菖蒲化解痰濁,使補而不滯。
  • 調氣化:桂、椒紅、石菖蒲協同激發三焦氣化功能,恢復水液代謝。

全方將養陰與溫陽、滲濕與化痰並行,契合虛勞「本虛標實」之複雜病機,尤其適合陰陽兩虛、痰濕內停之證。其劑型為散劑,便於長期調理,緩圖見效,符合虛勞「緩治」原則。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去黑皮)、天門冬(去心,焙乾)、石菖蒲、椒紅、澤瀉、桂(去粗皮)、冬葵子、白芥子各等分。
補不足,利小便。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溫湯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靈散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八靈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天門冬(去心,焙乾)、石菖蒲、椒紅、澤瀉、桂(去粗皮)、冬葵子、白芥子各等分。 主治:補不足,利小便。主治:虛勞。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